林升《七言詩·題臨安邸》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原詩今譯】
青山之外尚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
西湖上的輕歌曼舞啊,什么時候才罷休!
和暖的湖風柔啊,拂得游客仿佛醉了酒,
此地本是避難所,達官們卻當成了汴州!
【鑒賞提示】
此詩寫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墻壁之上。諷世憂時,矛頭直指南宋小朝廷的統治者,具有強烈的戰斗性。又以比喻貼切、形象生動、瑯瑯上口、婦孺可誦而傳世。
靖康、建炎年間(1126—1130年)金兵南下,西河淪陷,北宋覆亡,南宋建立。起初,由于岳飛、韓世忠等愛國將領的艱苦努力,一度出現了“中興之勢”。可是由于宋高宗趙構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被女真貴族嚇破了膽,更害怕愛國軍民力量會動搖自己的統治,不僅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教訓,發奮圖強,收復失地,反而變本加厲,殺害岳飛等愛國將領,向女真割地稱臣,交銀納稅,以換取茍安東南的局面。到宋孝宗時期,依然奉行趙構的茍安求和之策。南宋君臣在杭州大興土木,如當年劉阿斗“此間樂,不思蜀”。一時間皇宮禁苑,達官府第,競相建造,杭州這座以山水風光冠絕東南的“人間天堂”,成了南宋小朝廷的安樂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首聯描寫的正是這種時代背景下,南宋君臣偏安杭州,忘掉國難,依然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杭州山環水繞,風光如畫,可寫者極多,詩人何以抓取兩個形象——繁華競奢的“樓外樓”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濡墨呢? 因為這和萬方多難的時代氣氛太不諧調呵!首句連用兩個“外”字,就把杭州青山重疊,高樓相連,鱗次櫛比的奢華景象寫出來了,也把南宋上層官僚爭建樓堂館苑的規模和形勢寫足寫夠了。這幫統治者聚集杭州,起樓造舍的目的是尋歡作樂,依紅偎翠,曼舞輕歌,在柔聲嬌語中寄生茍安,而把國家仇、民族恨,以及在敵人鐵蹄踐踏下苦難的淪陷區人民忘得一干二凈了。“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哀怨,是規勸,也是諷刺和鞭撻!這使人自然聯想到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真正不知亡國恨的,自然不是那些被迫歌舞的妓女,而是那些驅使妓女的座中欣賞者。他們只知用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其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暖風熏得游人醉”中一個“熏”字,力透紙背,極為傳神。“暖風”符合杭州的氣候特點。暖烘烘,醉熏熏,最易入睡,最易忘掉一切。這些西游的“游人”自然不會是前方將領、兵士、淪陷區的人民,而是那些毫無憂患意識的南宋君臣和趁機發國難財的奸商巨賈,是他們 “直把杭州作汴州”。末尾詩人幾乎是在大聲疾呼,在對統治者厲詞控訴和警告。汴州即開封,為北宋首都。當年北宋王朝由于注重發展生產,休養生息,曾出現過“百年無事”的太平盛世,商業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北宋首都也曾是巨宅林立,豪奢競逐。正因為后來統治者荒淫無度,歌無虛日,終至朝廷傾覆,徽、欽二帝連同宮中美人、金銀財寶盡為金人所擄。南宋君臣們不思勵精圖治,臥薪嘗膽,反而樂不思“汴”。作者言外之意,既把杭州當做汴州,杭州自然也會落得汴州一樣的下場。
此詩交錯采用上句寫景,下句寫情,上句描繪,下句寓理的辦法,句句寫杭州,句句鞭撻南宋統治者。“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雖不謾罵,卻入木三分。把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稱“絕唱”。
上一篇:李商隱《七言詩·霜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孟浩然《五言詩·題義公禪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