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大雅文王之什·旱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①豈弟君子,干祿豈弟。②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③豈弟君子,福祿攸降。④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⑤豈弟君子,遐不作人。⑥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⑦以享以祀,以介景福。⑧
瑟被柞棫,民所燎矣。⑨豈弟君子,神所勞矣。⑩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11)豈弟君子,求福不回。(12)
【注釋】 ①旱:山名,在今陜西南鄭縣。榛、楛,兩種叢生的小灌木。②豈弟:亦作“愷悌”,平易近人。干,求。祿,福。③瑟:鮮潔貌。玉瓚,也叫圭瓚,以玉圭為柄、黃金為勺的灌酒器。黃流,即秬鬯,用黑黍和香草釀成的酒。④攸:所。⑤鳶:鳥名,鷹類。戾,至。⑥遐:何。作人,造就、培養人才。⑦載:陳設。骍,赤色。牡,公牛。周人尚赤,祭祀用赤色公牛。⑧介:求。景,大。⑨瑟:眾多貌。柞、棫,兩種灌木。燎,燒柴祭神。⑩勞:賜福。(11)莫莫:茂盛貌。葛藟,葛藤。施(yi義),蔓延。條,樹枝。枚,樹干。(12)不回:不違背。
【譯文】 遙望那旱山的山麓,榛樹和楛樹密密叢生。平易近人的好君子,求福就在和樂平易。那鮮潔的玉柄金勺,注滿了芳香的黃酒。平易近人的好君子,是福祿所降。鷂鷹飛到天空,魚兒在深水中跳躍。平易近人的好君子,怎能不培育人材? 清酒已經陳設,紅色大公牛已經備好。奉上祭品來祭祀,祈求更大的福氣。密密的一片柞樹和棫樹,人們用它燒火祭神靈。平易近人的好君子,天神將賜福于他。茂密的葛藤,蔓延到樹的枝條上。平易近人的好君子,求福不違背祖先的正道。
【集評】 《毛詩序》:“《旱麓》,受福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祿焉。”(《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
清·馬瑞辰:“‘干祿’與‘百福’對言,‘干祿’疑‘千祿’形近之訛。此詩‘干祿豈弟’,及《假樂》‘干祿百福’,‘干’皆當作千百之‘千’,傳訛已久,遂以‘干祿’釋之耳。”(《毛詩傳箋通釋》)
清·方玉潤:“祭,必受福也。”又:“上篇(指《棫樸》)言作人,于祭祀見其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見其盛。”(《詩經原始》)
【總案】 這首大抵詠周人祭祀而獲福。全詩六章,除了第四章寫祭祀具體情況時用了鋪敘的“賦”法外,其余全用“興”。“興”的廣泛運用及音韻上的復沓,使整首詩廣闊連類,內蘊無窮,不似其他凝滯而枯燥的歌功頌德之作。首章以密密叢生的榛樹與楛樹起興,即烘托了興旺、昌盛的社會環境。盛酒玉瓚的色彩鮮明,金黃的瓊漿玉液蕩漾其中,使莊嚴肅穆的祭祀場面增添了流彩溢香的氛圍。鳥翱翔于藍天,魚跳躍于深淵,舒適安詳,各得其所,又是一番樂易和平的景象。末章寫葛藤自然地沿著大樹干爬上樹梢,郁郁蔥蔥,青翠欲滴。這一切都緊緊扣住一個主題:和易近人的君子,由于他的恭敬和虔誠,由于他的不違正道,自然能得到神靈賜予的福祿。
上一篇:詩經《國風·鄘風·干旄》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頌·周頌·清廟之什·昊天有成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