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鄘風·干旄》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①素絲紕之,良馬四之。②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③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④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⑤。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釋】 ①孑(jie 杰)孑:獨出聳立的樣子。干旄(mao 毛):旌旗的一種,用牦牛尾裝飾在旗桿上,樹在車后作為儀仗。干,通“桿”。旄,牦牛尾。浚(jun 俊):衛國邑名。郊:上古國都城外百里以內稱郊。這里泛指城外,郊外。②素絲:未染色的絲,白絲。紕(pi皮):束絲之法。聞一多《古典新義·詩經新義》:“紕、組、祝皆束絲之法,無奧義。”良馬四之:四匹好馬,用以贈送賢者的禮物。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四馬,大夫以備贈遺者。下文或五或六,隨所見言之,不專是自乘。……以馬贈遺。古有是禮也。” ③姝(shu書):溫順美好的樣子。姝子本指美女,這里喻將被邀聘的賢士。畀(bi閉):給。④(yu于):繪有鳥隼圖像的旗子。都:都邑。⑤旌(jing精):桿頭有五彩羽毛裝飾的旗子。
【譯文】 牦牛尾彩旗高高飄揚,招賢的車子來到浚邑近旁。車上載著白絲束束,駿馬四匹作禮物送上。那位忠順的賢良士,你拿什么把重任擔當? 繪鳥隼的旗子在高空飄舞,招賢的車子跑到了浚都。車上載著束束白絲,駿馬五匹作聘請的禮物。那位忠順的賢良士,你用什么報答君主?
羽毛彩旗在高空招展,招賢的車子來到浚城里邊。車上載著白絲束束,駿馬六匹作禮物進見。那位忠順的賢良士,你將把什么高論貢獻?
【集評】 清·姚際恒:“郊、都、城,由遠而近也。四、五、六,由少而多也。詩人章法,自是如此不可泥。”(《詩經通論》卷四)
清·牛運震:“從姝子一邊打算,正以形容大夫禮賢之勤也,此反托法。稱佳士為美女,妙。……三‘何以’,躊躇有神。”(《詩志》卷一)
【總案】 這首詩的主旨,從《毛序》到朱熹,直至清代大多數解詩家,一直認為是贊美衛文公招賢納士、復興衛國的。我們認為,這個說法較為穩妥。但因為《邶風·靜女》“靜女其姝”,《齊風·東方之日》“彼姝者子”都是稱女子的,而這首詩的“彼姝者子”獨稱賢者,清人姚際恒對此提出了懷疑。今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寫一個貴族青年到未婚妻家去行聘禮的場面。這個說法亦可算一家之言。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孤兒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大雅·文王之什·旱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