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甫田之什·青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營營青蠅,止于樊。①豈弟君子,無信讒言!②
營營青蠅,止于棘。③讒人罔極,交亂四國!④
營營青蠅,止于榛。⑤讒人罔極,構我二人!⑥
【注釋】 ①營營:往來飛鳴聲,亂人聽也。青蠅:蒼蠅。蠅之為蟲甚污穢,污白使黑,污黑為白。比喻撥弄是非、顛倒黑白的讒人。止:止息。樊:籬笆。②豈弟(kai ti 揩替):同“愷悌”,和易近人貌。無:勿,不要。③棘:酸棗樹,叢生。④罔(wang 網)極:沒有準則。罔,無。極,法則。四國:四方邦國。一說指周時邦國戎、繒、申、呂。⑤榛(zhen 真):小灌木,叢生。⑥構:誹謗,離間。二人:指詩人與君子。一說是指周幽王和申后。
【譯文】 嗡嗡飛叫的蒼蠅,飛集在籬笆上面。和易近人的好君子,千萬不要信讒言。嗡嗡飛叫的蒼蠅,飛集在酸棗樹上。讒人信口雌黃說話無準,攪亂了四方諸邦。嗡嗡飛叫的蒼蠅,飛集在榛莽叢中。讒人信口雌黃說話無準,致使你我動刀兵。
【集評】 宋·歐陽修:“詩人以青蠅喻讒言,取其飛聲之眾可以亂聽,猶今謂聚蚊成雷也。其止于樊者,欲其遠之,當限之于藩籬之外?!?《詩本義》卷十一)
宋·王安石:“(“止于樊”,“止于棘”,“止于榛”)以譬其入之有漸?!?《詩義鉤沉》卷十四)
宋·朱熹:“詩人以王好聽讒言,故以青蠅飛聲比之,而戒王以勿聽也?!?《詩集傳》卷十四)
清·方玉潤:“大夫傷于讒,因以戒王也?!薄扒嘞壷疄槲镏廖⒍醴x,驅之使去而復來。及其聚而成多也,營營然往來,飛聲可以亂人之聽。始不過‘止于樊’,繼且‘止于棘’,終且‘止于榛’。是無往不入,漸而相親,是非淆而黑白亂矣。故首章直呼君子,以‘勿聽’戒之。然后甚言其禍,如后世禪家之當頭棒喝,使人猛省耳?!?《詩經原始》卷十二)
【總案】 王充《論衡·言毒》篇:“人中諸毒,一身死之;中于口舌,一國潰亂?!示硬晃坊ⅲ毼纷嫹蛑凇W嫹蛑?,為毒大矣?!弊嬔院θ藖y國,今古而同。此詩系周大夫勸諫統治者親賢遠小,莫信讒言。前人或以為刺幽王聽信褒姒讒言,廢申后放太子宜臼,攪亂戎、繒、申、呂四國,似屬狹隘,然亦可通。詩三章,皆以穢惡不堪的蒼蠅四處飛落起興,興句本身即寓含著詩人對讒小的無比痛恨,帶有取譬引類、發起己心的性質,使人們一開始就對讒人有一種厭惡的感覺,從而產生聲先奪人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