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毛先舒·吳宮詞》原文賞析
蘇臺月冷夜烏棲,飲罷吳王醉似泥。別有深思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
以西施入?yún)鞘谭顓峭醴虿畹墓适聻轭}材的詩歌很多,大都沿襲 “女禍亡國”的觀點,突出其迷惑吳王,終亡吳國的作用。也偶有翻此舊案的,如唐崔道融《西施灘》: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這些詩主要是從政治角度為西施翻禍國之案。毛先舒這首詩別開生面之處,卻是從人情的角度,來塑造充滿感情矛盾的西施形象,以表述和傳統(tǒng)觀念不同的看法。據(jù)說王漁洋非常欣賞此詩,認為后二語未經人道 (見楊際昌 《清詩話》卷二)。
首句寫吳宮環(huán)境氣氛。“蘇臺” 即吳之姑蘇臺,吳王夫差擴建增筑,上有春宵宮,窮極華麗,夫差與妃嬪在宮中徹夜飲酒作樂。但這里出現(xiàn)的姑蘇臺卻籠罩在凄冷朦朧的月光下,呈現(xiàn)出一片凄寂的氣氛。“夜烏棲”表明入夜。李白 《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也寫到 “烏棲”。此處與 “月冷”除渲染冷寂氛圍外,似帶有象征意味,暗示吳國蕭條冷落的氣象。
次句寫吳王夫差耽酒荒淫,醉生夢死。“醉如泥”三字用筆很重,見其昏迷不醒,語帶雙關,中含諷刺。以上兩句,好像仍是順著傳統(tǒng)的觀點,將夫差沉醉于西施美色之意寫足。這樣,就使三、四兩句出人意料的轉折更引人注目。
西施入?yún)堑氖姑褪怯妹郎曰蠓虿睿怪龄暇粕潘蓪υ絿木琛!皡峭踝硭颇唷保欠显絿卫娴模彩俏魇┎回撌姑谋憩F(xiàn)。但詩人卻別出新意,說西施雖不負越國使命,卻有負吳王深恩,因此,在面對著吳王的時候,為了完成使命,不能不輕歌曼舞,使吳王迷醉; 但在吳王沉酣不醒時,又為自己未酬吳王的厚愛,反而作了對他不利的事而暗自悲啼。之所以 “背君啼”,是因為這種感情不能流露在吳王面前,只能背著他私下哭泣。一 “向”一 “背”,揭示了具有雙重身份的西施 (既負有越國的特殊政治使命,又是吳王夫差的寵妃) 的感情矛盾,而詩人所著意強調的,正是歷來不為人們注意的后一面。
這種感情矛盾實際上觸及一個正常的人性、人情問題。在傳統(tǒng)的女禍亡國論觀念支配下,西施只是越國的一個特殊政治工具,徒有美麗的軀殼,卻并無人的正常感情。這首詩正是揭示了作為一個女人,西施的政治使命與她的正常愛情要求之間的矛盾。盡管詩人只是如實地揭示出這一感情矛盾,并沒有直接對此加評論和判斷,但實際上更傾向于后者,同情她作為一個女人的愛情要求。可以說,這是第一次將西施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女人,而不是作為單純的政治工具來寫,使西施恢復了正常人的面目。這一點,正透露出封建末世某些傳統(tǒng)的觀念開始逐漸解體的時代氣息。這種翻案,比起上面所說的政治上的翻案意義更為重大,也更加深刻,因為它深入到人的感情深層,顯示了女人也是人這樣一種民主意識的萌芽。
上一篇:古詩《虞集·聽雨》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士禛·嘉陵江上憶家》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