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商頌·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猗與那與, 置我鞉鼓。①奏鼓簡簡, 衎我烈祖。②
湯孫奏假, 綏我思成。③鞉鼓淵淵, 嘒嘒管聲。④
既和且平, 依我磬聲。⑤於赫湯孫, 穆穆厥聲。⑥
庸鼓有斁, 萬舞有奕。⑦我有嘉客, 亦不夷懌。⑧
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 執事有恪。⑨
顧予烝嘗, 湯孫之將。⑩
【注釋】 ①猗那 (e nuo婀挪):形容樂隊美盛的樣子。與:通“歟”,美嘆詞。置:通“植”,豎立。鞉 (tao桃)鼓:一種搖鼓,似今之撥浪鼓。用它表示奏樂開始或終了。 ②鼓:指大鼓。簡簡:鼓聲。衎 (kan看): 歡樂。 烈祖: 光榮的祖先, 指湯。 ③湯孫: 商湯的子孫。 此指宋襄公。 奏: 進。假: 格、致, 祭者致神。綏:贈予。 思: 句中語助詞。成:指生長成功的地方。 ④淵淵:鼓聲,嘒 (hui會)嘒:吹管的聲音。管:用大竹制作成的一種吹奏樂器。 ⑤磬 (qing慶):玉制打擊樂器。古樂隊以磬聲止眾樂。 ⑥於 (wu烏):美嘆詞。赫:顯盛的樣子。穆穆:美好的樣子。厥(jue 絕):其;他的。聲:指音樂。 ⑦庸:通“鏞”,大鐘。有斁(yi 譯):即斁斁,形容樂器聲音盛大的樣子。萬舞:舞名。有奕:即奕奕,形容舞蹈場面盛大的樣子。 ⑧嘉客:指來助祭的宋的同姓附庸小國(從魏源《詩古微》說)。夷懌:喜悅。夷:通“怡”。 ⑨溫恭:溫文恭敬的樣子。朝夕:早晚。執事:辦事人員。指管理祭祀食物的人員。有恪(ke 客):即恪恪,恭敬的樣子。 ⑩顧:光顧。予:襄公自稱。烝嘗:都是祭名。冬祭稱烝,秋祭稱嘗。將:奉獻。
【譯文】 多么盛大多么豐富,堂上豎起那撥浪鼓。敲起大鼓冬冬作響,以此娛樂我的先祖。襄公祭祀祈求神明,賜我順利開拓疆土。撥浪鼓冬冬敲不停,那竹管聲兒響嗚嗚。曲調諧協聲音和平,玉磬一聲眾樂止住。啊哈顯盛的宋襄公,美好樂隊感人肺腑。大鐘大鼓聲音洪亮,萬舞場面盛大繁富。我的助祭全都光臨,無不欣喜無不歡娛。遙遠古代的先祖們,就已定好祭禮盛舉。早晚溫和而又恭敬,管理祭祀需要誠篤。秋冬致祭請神光臨,襄公奉獻特表衷曲。
【集評】 清·汪師韓:“詩不以句之多寡論也。然《三百篇》之詩,章八句者為多,外此則十二句而止耳。唐律限以八句,雖體格非古,不可謂非天地自然之節奏也。《風》、《雅》之詩,獨《賓之初筵》一詩有多至章十四句者。至若《烈文》、《有瞽》,俱十三句。《執競》、《載見》,俱十四句。《時邁》、《臣工》,俱十五句。《雍》,十六句。《閟宮》,十七句。《那》、《烈祖》、《玄鳥》,俱二十二句。《良耜》,二十三句。《載芟》,三十一句。句之多者,皆《頌》也。《頌》故以鋪張揚厲為體,《孔疏》所謂直言寫志,不必殷勤者也。近有作詩話者,謂齊、梁以來樂府,限以八句,不復有詠歌嗟嘆之意。夫齊、梁以來樂府,固是不如漢、魏,然其所以不如者,豈八句之謂?且以何嘗限以八句哉?未之考耳。”(《詩學纂聞》)
清·姚際恒:“《小序》謂‘祀成湯’,是矣;但不知何人祀。鄭氏以為大甲,金燫氏以為武丁,皆揣摩之論。‘磬’,鄭氏謂玉磬,未然。磬有玉,有石,古人隨用,何以知是玉磬乎?孔氏因以為非石磬,要是佞說。夫樂惟有八音,今分玉、石,不成有九音耶?《集傳》曰,‘周以磬為堂上升歌之樂’,尤謬。磬在堂下,玉、石同之,決無玉磬在堂上、石磬在堂下之理。堂上之樂,以笙為主;堂下之樂,以磬為主。故《小雅》謂‘笙、磬同音’,此云 ‘依我磬聲’ 也。” ( 《詩經通論》卷十八)
今·程俊英: “這是殷商的后代宋國祭祀商的始祖成湯的樂歌。 關于《商頌》的寫作年代,學者意見多不一致。《國語·魯語》說: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以《那》為首。’《史記·宋世家》說:‘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王國維利用殷商的甲骨文字,證明《商頌》不是商代作品而是春秋時代的宋詩。反對者則列舉種種理由,說《商頌》是成于商代的詩。我認為《國語》和《史記》的記載比較可靠。 宋國保存有自己先代頌祖樂歌,這是很可能的;正考父據之改寫成頌詩,來祭祀祖先、贊美宋襄公,并到周太師處校對音節、配合樂調。這和屈原據楚民間祭歌而作《九歌》的性質相似。正如《九歌》是戰國時代屈原的作品一樣,《商頌》的作者應是正考父,它實際上是《宋頌》(《左傳》稱“宋”或稱“商”),是周代宋國的作品。”(《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這首詩是春秋時期商民族后裔宋國公室祭祀商湯時所用的樂歌。它著力描寫的是奏樂舞蹈的情景,主旨在祈求幸福。通過此詩,我們大致可以了解或想象當時祭祀商湯的宏大場面, 以及在樂舞藝術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全詩境界盛大,有情有景,頗有氣勢,并使用了不少祭祀場合的習慣用語, 風格質樸渾厚, 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文學價值。
上一篇: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賚》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閔予小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