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浣溪沙》原文賞析
細雨檐花作晚寒。愁春心緒已闌珊。故人消息隔秦關。自怯鬢華休對鏡,更無豪興懶登山。連宵猶念杏花殘。
有詞以來,春愁之作以摹擬女性口吻的代言體居多。本篇卻自抒胸臆,裸露男兒的愁春心態,墨濃筆飽,入木三分。
起調“細雨”一句,景語中滲透著詞人憂傷的情感。既是寫實,而又有取于杜甫《醉時歌》詩句“燈前細雨檐花落”。“晚寒”,字面是說風雨降低了氣溫,晚來頗覺寒意,但我們也不妨把它看作詞人凄涼心緒的下意識流露。友朋分離,杳無音信,自己白發頻添,歲月空逝,心情愁苦,于是眼中所見,無不罩上一層遲暮悲涼的色彩。這是作者在填這首詞時的主導情緒,自然也就成了全篇的感情基調。接下去四句,都是這種感情基調的進一步渲染。
“愁春”一句,直道自己的心理狀態。“闌珊”,衰殘頹敗貌,多用來形容暮春,如“春色闌珊”、“春意闌珊”云云。此處寫自己“愁春心緒已闌珊”,是情隨境遷,正與將要逝去的春天同步。“故人”一句,由愁春的孤獨感中引出友朋之思。“秦關”,泛指陜西一帶的關塞。詞人遠在秦關之外,與關內的老朋友音問難通,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自然倍覺凄涼。過片后更以一聯對仗具體而微地描寫自己愁春心緒的外在表現:怕見鬢添白發而不敢照鏡,興致索然而懶于出游登山。一十四字,在在見出詞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說都疲憊不堪,似乎他對生活已經很厭倦了。不料,末句一筆提轉:“連宵猶念杏花殘。”啊,原來我們的詞人感情并沒有麻木,他徹夜失眠,一直在為正開著的杏花擔心,怕那些嬌嫩的花朵被風雨摧殘了。這結尾,恰如在沉沉暮色中的火花一閃,凸現出詞人對時光、生活和美的眷念。
上一篇:《劉基·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徐石麒·浪淘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