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秦風·權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於我乎,夏室渠渠。①今也每食無余。
于嗟乎!不承權輿。②
於我乎,每食四簋。③今也每食不飽。
于嗟乎!不承權輿。
【注釋】 ①於(wu污):嘆詞。夏室:大屋。渠渠:深廣的樣子。②于嗟:悲嘆聲。于(xu),吁的借字。承:繼。權輿:始,當初。③簋(gui鬼):古代食器。四簋指食物之盛。
【譯文】 唉!我呀,早先住高屋寬堂,如今每餐吃不剩啦。唉!唉!哪能比當初啊! 唉!我呀,早先食物好豐盛,如今每餐吃不飽啦。唉!唉!哪能比當初啊!
【集評】 《毛詩序》:“《權輿》,刺康公也。忘先君之舊臣與賢者,有始而無終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六)
宋·朱熹:“此言其君始有渠渠之夏屋,以待賢者,而其后禮意寢衰,供意寢薄,至于賢者每食而無余,于是嘆之,言不能繼其始也。”(《詩集傳》卷六)
清·姚際恒:“此賢者嘆君禮意寢衰之意。一章先言居,再言食,即‘適館、授餐’意。二章單承食言,由‘無余’而至‘不飽’,條理井然。又‘夏室渠渠’句,即藏‘食有余’在內,故是妙筆。”(《詩經通論》)
清·牛運震:“但嗟禮意不終,感慨警動。”(《詩志》)
清·魏源:“‘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權輿》詩人其馮諼之流乎?”(《詩古微》,岳麓書社,1986年版)
清·方玉潤:“起似居食雙題,下乃單承,側重食一面,局法變換不測,于此可悟文法化板為活之妙。”(《詩經原始》卷七)
今·陳子展:“《權輿》,刺秦康公忘舊棄賢,蓋舊臣賢士一流所作。詩義與《晨風》同。《序》說不誤,三家無異義。其視《權輿》為《彈鋏之歌》,游士食客之所為。時世相近,風習相續,詩體亦同,此一比擬可謂至為確切者也。自秦仲始大,即已好客,并坐鼓瑟,竭誠盡歡。迨秦穆公圖霸求士,取余由于戎,獲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孫枝于晉。且屢敗猶用孟明、善馬以養勇士。四方游士,望風奔秦。可見嬴秦迭有好養游士食客之君主。穆死康立,忘舊棄賢,詩人興嗟,足補史缺。”(《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總案】 本詩寫一個沒落貴族對今不如昔生活的慨嘆。“刺康公忘舊棄賢”說也很流行,但與詩意不諧。魏源的說法比較新穎(見“集評”),可備一說。全詩采用雜言句法,有跌宕錯落之妙。善用對比手法和感嘆語也是本詩的明顯特色。
上一篇:詩經《頌·周頌·清廟之什·時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