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十首·清平樂》原文賞析
賀雨
雨晴簫鼓,四野歡聲舉。平昔飲山今飲雨,來就老農歌舞。半生負郭無田,寸心萬國豐年。誰識山翁樂處?野花啼鳥欣然。
古人靠天吃飯,久旱得雨,其喜悅可知。宋代蘇東坡名作《喜雨亭記》,即寫旱后大雨,“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歡欣)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本詞也是寫這種“喜雨”之樂。
開篇寫雨過天晴,百姓吹簫擊鼓,相互慶賀,所到之處,一片“歡聲”笑語。豐收有望,自然喜悅。由“四野歡聲舉”可以想象當時百姓歡呼雀躍的熱烈氣氛。詞人也被“老農”們的歡聲笑語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與他們一道載歌載舞,并痛飲狂歡。“飲雨”,不是說喝雨水,而是說“平昔”為山居之樂而飲酒,即歐陽修《醉翁亭記》所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今天則是為得雨之樂而飲酒。同是飲酒,動機不一,歡樂也不同。“蕭鼓”、“歡聲”是寫百姓老農之樂,“飲雨”、“歌舞”是寫詞人與民同樂。詞分兩層,寫出得雨之喜和“賀雨”之意。
下闋寫感受。說自己這“半生”雖然沒有田產(“負郭”之田謂靠近城郭的膏腴之地),但“寸心”仍然希望“萬國豐年”,天下人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表現出詞人對社會人生的關切。結句回應上闋,寫“山翁”(詞人自謂)的“欣然”之樂。但在表情方式上欲吐還吞,含蓄有味。“誰識山翁樂處”用問句提起,但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宕開一筆,側寫“野花啼鳥”。無情無思的“野花啼鳥”都受到環境的感染,為久旱得雨而“欣然”快樂,那么本來多情的山翁其“樂”也就可想而知了。“野花”句是化用蘇軾《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詞用此詩,亦含“大有年”(豐收年)之意,用事甚切。
本詞有兩大特點,讓人耳目一新。一是全然擺脫那些嘆老嗟悲,傷春恨別的憂苦之調,而是“歡”、“樂”、“欣然”。二是詞多寫士大夫們的喜怒哀樂,而很少注意到百姓們的憂愁與歡樂。本詞寫“四野歡聲”、“老農歌舞”,并深深被百姓的喜悅所感染,給詞山歌海注入了一絲新的生活氣息。
上一篇:《劉因十首·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淵懿·漁家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