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熳開山城。
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這是一首以杏花寫春境的小詩,它色彩鮮明斑斕,情調優(yōu)美舒暢,使欣賞者如入畫境,流連忘返。
誦讀這首小詩,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茫茫無際原野上的一枝枝綻開著鮮嫩之色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淡遠的春綠與鮮艷的杏紅,以一種和諧明快的色調,點染出濃郁的春意。“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隨著視線的移動,我們看到這火一般的杏花,或在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辨;或在近處的山城艷麗奪目,一派“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景象。接著,作者筆調輕輕一轉,抒寫人們對杏花的喜歡和珍愛:“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紅瓊是紅色的美玉。小心采折的杏花,被托在金黃燦燦的盤子里,就象一塊塊紅色的美玉,敬獻在賓客面前。它象征著五彩繽紛、欣欣向榮的春天;傳達出沸騰喧鬧、生機盎然的春意,給予讀者以無限惜春、愛春、賞春的愉悅。如果說,宋人“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以虛帶實、以靜寫動,烘托了春天的美麗生動,那么,“好折待賓客,金盤托紅瓊”,則是以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色調,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迸發(fā)出春日的喜悅。
“妃白儷黃”,是六朝人講究詩文工麗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杏花詩》可以看出。作為集六朝大成的文學家庾信,他在敷藻煉色方面的功夫是很深的。在他的詩文中,象《杏花》詩這樣“光彩鮮煥”的描寫,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例如“梨紅大谷晚、桂白小山秋”“寒沙兩岸白,獵火一山紅”、“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等等。這給予后代詩人尤其是詩壇巨擘杜甫影響很大。清人許褳在《評〈玉臺新詠〉序》中云:“駢語至徐庚,五色相宣、八音迭奏,可謂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評價可謂切中肯綮。
上一篇:王維《雜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楊萬里《桑茶坑道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