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絲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①自堂徂基,自羊徂牛;②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③旨酒思柔。④不吳不敖,
胡考之休!⑤
【注釋】 ①絲衣:裝神受祭的尸所穿的衣服(見杜佑《通典》引劉向《五經通義》)。其紑(fou 浮):紑紑,潔白鮮明的樣子。載:通“戴”。弁:皮帽子。俅俅:形容冠上修飾美麗的樣子。《說文》:“俅,冠飾貌。” ②堂:廟堂。徂:同“且”、“而”(從陳奐《毛詩傳疏》說)。基:“畿”的假借,門檻(從馬瑞辰《通釋》說)。 ③鼐(nai 奈):大鼎。鼒(zi資):小鼎。都是古代的食器,下有三腳,旁有兩耳。兕觥:用兕牛角做
的酒杯。觩(qiu求):獸角彎曲的樣子。 ④旨酒:美酒。思柔:即柔柔,指酒味柔和。 ⑤吳:大聲說話。敖,通“傲”,傲慢。胡考:老壽。休:吉慶。
【譯文】 身穿絲綢白又亮,漂亮帽子戴頭上。廟堂直到門檻外,有的獻牛有獻羊。大鼎中鼎加小鼎,兕角酒杯彎又長。酒味柔和甜又香。輕聲細語不傲慢, 保佑我們壽命長。
【集評】 宋·王質:“將祭而視牲、視饌、視器之類也;既畢燕以勞之。 ‘自堂徂基’, 自上而下也; ‘自羊徂牛’, 自小而大也; ‘鼐鼎及鼒’, 自大而小也。 言往復檢校也。” ( 《詩總聞》)
宋·朱熹: “此亦祭而飲酒之詩。 言此服絲衣爵弁之人, 升門堂,視壺濯籩之屬,降往于基。告濯具, 又視牲,從羊至牛,反告充, 已乃舉鼎冪告潔, 禮之次也。又能謹其威儀,不喧嘩,不怠敖,故能得壽考之福。”(《詩集傳》卷十九)
清·方玉潤:“右《絲衣》一章,九句。此詩為繹祭不難辨,唯《序》既曰, ‘繹、賓尸’,又曰, ‘高子曰,“靈星之尸也”’,則不可解。夫高子為誰?‘靈星’與 ‘繹祭’何涉?孔氏曰: ‘高子不知何人,唯公孫丑稱高子之言以問孟子,是高子與孟子同時。趙岐以為齊人也。靈星則《漢書·郊祀志》云,“高祖詔御史,其令天下立靈星祠。”張晏曰,“龍星左角曰天田,則農祥也,晨見而祭之”。’故高子論他事云 ‘靈星之尸’,后人因引以為證。然上文言‘繹賓尸’,下即云 ‘靈星之尸也’,似此賓尸非他, 即靈星之尸之意,故不可解。且高子與孟子同時,去子夏已遠,胡為子夏作序而引高子之言?若云后人引以為證,則后人為誰?又胡為而因高子之言以證此尸耶?《集傳》既知其誤,而又云, ‘此亦祭而飲酒之詩’。案詩云繹祭詳矣,飲酒則無一語及之, 又何必沾沾必飲酒為言也?姚氏曰, ‘且闕疑’, 愚亦曰, 且闕疑也!”( 《詩經原始》卷十七)
今·高亨:“這篇是周王舉行養老之禮所唱的樂歌。周王每年設宴請貴族和士階層的老年人吃一次,叫做養老。”(《詩經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今·程俊英:“這是周王祭神的歌舞詩。所祭何神,古說不一, 皆無確證,只得存疑。”(《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這是周王朝祭神的歌舞詩。詩先寫祭祀開始的情形。詩人用助祭者對祭祀一絲不茍的態度,襯托出主祭人對神靈的無比敬重與虔誠。繼寫祭祀之終的宴飲,從大家彬彬有禮,謹慎行事,可看出祭祀活動自始至終都被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所籠罩。全詩描寫細膩生動,當時祭神的場面宛然可想。
上一篇: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傷歌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