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袤
萬里江天杳靄,一村煙樹微茫。
只欠孤篷聽雨,恍如身在瀟湘。
淡淡曉山橫霧,茫茫遠水平沙。
安得綠蓑青笠,往來泛宅浮家①。
【注釋】
①泛宅浮家:用唐人張志和的典故。《新唐書·張志和傳》載,顏真卿任湖州刺史,見張志和乘坐蔽舟,意欲為他更換,張說:“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評說】
本詩選自郁逢慶《郁氏續書畫題跋記》卷二。
尤袤(1127—1194),宋代詩人,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今屬江蘇)人。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及第,歷仕泰興令、江東提舉常平事、禮部尚書兼侍讀,卒謚文簡。尤袤富藏書,博學多識,工詩,詩風婉雅平淡,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合稱“南宋四大家”。著有《梁溪集》、《遂初小稿》等。
米元暉熟悉瀟湘的山水景色,據他在《瀟湘奇觀圖》的題跋中自述:“余平生熟悉瀟湘奇觀,每于登臨佳處,輒復寫其意趣。”可見,小米在登臨鎮江江山勝處時,常常以瀟湘山水意趣“輒復”寫鎮江山水。尤袤、錢端禮為之題詩的這幅《瀟湘圖》,也就屬于這種情況。
尤袤題詩的第一首,先描寫畫面景物。在微茫的雨霧里,隱約可見空闊浩淼的萬里江天和一村煙樹,畫境與傳世的《瀟湘奇觀圖》極相仿佛。詩的后半首,寫出觀畫感受。畫上沒有扁舟,所以詩人說:“只欠孤蓬聽雨”。“聽雨”兩字,與前半首的畫面景物相應合,補出了畫上的“雨”意。畫面上云山煙霧的朦朧美,使人感發興會,恍惚間感到自己置身于瀟湘江上。
尤袤題詩的第二首,寫法與第一首相同,也是先寫畫面景物,再寫觀畫感受。前兩句表現云霧里的曉山遠水,得平淡天真之趣。它與第一首的前兩句相輔相成,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反映出米元暉的審美意趣和藝術個性。這是“米家山水”的典型風貌。錢端禮題米元暉《瀟湘白云圖》時寫道:“唯晴欲雨,雨欲霽,宿霧曉煙已泮復合,景物昧昧,時一出沒于有無間,難狀也。”米元暉的《瀟湘圖》正是狀此難狀之景,成功地表現了夜雨欲霽未霽之間、曉霧既泮未泮之際的云山煙霧變幻莫測的景色。第二首的后兩句,從畫面觸發觀感,像唐人張志和一樣,以浮舟為家宅。畫上并無舟楫,亦無蓑笠,詩人觀畫后感到自己身在湘江中,希望能駕一葉扁舟,穿戴蓑笠,他只得用“只欠”、“安得”等詞語,表述自己的心愿。
上一篇:《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其一)》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米南宮像》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