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王風·丘中有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①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②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③彼留子國,將其來食!④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⑤彼留之子,貽我佩玖!⑥
【注釋】 ①丘:高坡之地。麻:其纖維可以織布、編物,用途甚廣,尤為婚姻、婚禮所必備。故麻、菅等物在《詩經》多以興愛情或婚姻。留子:劉氏之子。劉氏為當時周王朝一家貴族,世襲為大夫,有人封為公。《毛詩傳箋通釋》:“留、劉古通用。”嗟:助詞。②將:請、愿。施施:男女歡合之意。聞一多《風詩類鈔》:“古書說‘天施地生’,又說‘陽施陰化’,就是這施字的正解。”一說,喜悅。《詩集傳》:“施施,喜悅之意。”此“施”兩字疊用,疑衍一個施字,《顏氏家訓·書證》:“江南舊本即單為施。”
③麥:古之美食。在此為愛情象征物,《鄘風·桑中》:“爰采麥矣,沫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用法與此章略似。國:與上章“嗟”字相對應,亦作助詞。姚際恒《詩經通論》:“嗟、國字,只同助詞。” ④食:隱喻男女之大欲、男女合歡。⑤李:愛情象征物。古男女聚會,有投果相贈之俗,例如《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兩篇用法不同,象征之義為一。之子:那人。亦即前兩章之留子。
⑥貽(yi儀):贈。佩玖(jiu九):古時男女青年佩戴的玉石飾物。男方多以贈女,為定情之物。“玖,黑色玉石。《釋文》引《說文》:‘玖,石之次玉黑色者。’”
【譯文】 坡上有麻一大片,劉家之子正當年。劉家之子正當年,請來與我結良緣! 坡上有麥長得齊,劉家之子正可喜。劉家之子正可喜,請來與我進美食! 坡上有李綠蓁蓁,劉家之子正可親。劉家之子正可親,贈我佩玉定終身!
【集評】 清·方玉潤:“將有意其來以就食而互相為禮。”(《詩經原始》)
【總案】 此為一篇戀歌。姑娘在野間等候情人來會,情人終于來了,合歡以后,贈她一塊佩玉,作為定情之禮。全詩用第一人稱,語言樸素、坦率地詠唱與情人相會的急切心情和相會以后的滿足與欣慰。《詩序》解此詩:“《丘中有麻》,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也。”這意思是說,周莊王為君不明,把朝中的賢人(所謂子嗟、子國等等)放逐了,國人思念他們,于是作此詩。此說影響甚大,直至當今,仍有論者承用。朱熹作《詩序辨說》云:“此亦淫奔者之詞,語意不莊,非賢者之意。《序》亦誤矣。”此可見朱氏眼力,只“淫奔”二字不可取。要正確理解此詩,須注意三個尾句。第一句“將其來施”,此“施”即男女歡合之意。第二章“將其來食”,此“食”乃情欲之食,作隱語。第三章“貽我佩玖”,此“玖”非一般贈物,而乃定情之贈。從這三個尾句,可確證此詩為情詩,同《詩序》所謂“思賢”沒有什么聯系。此詩三章疊詠,皆興體。三章各言麻、麥、李,皆用為愛情象征物。《詩集傳》注三章“賦也”,失之。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上邪》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絲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