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唐風·蟋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①今我不樂,日月其除。②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③好樂無荒,良士瞿瞿。④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⑤今我不樂,日月其邁。⑥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⑦好樂無荒,良士蹶蹶。⑧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⑨今我不樂,日月其慆。⑩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11)
【注釋】 ①在堂:進入堂屋。歲:年。聿(yu 玉):語助詞。莫:同“暮”。其暮,將盡。②日月:指時光。除:過去,流逝。③無:勿。已:甚,過度。大(tai 太)康:即“泰康”,安樂。④好(hao浩)樂:喜好享樂。無:莫,勿。荒:荒淫。指過度放縱。良士:賢士,有志之士。瞿瞿:驚顧貌,引申為警惕。⑤逝:往,過去。⑥邁:行,逝去。⑦外:余。指職責以外的事務。⑧蹶蹶:急遽貌。引申為勤奮、勤苦。⑨役車:服差役之車。休:停止。⑩慆(tao 濤):逾,過去。(11)休休:即“倏倏”,驚悚貌。
【譯文】 蟋蟀進入堂內,一年即將過去。今日我不快樂,光陰就要過去。莫要過分安逸,當思工作艱巨。尋樂切莫荒唐,志士應當警惕。蟋蟀進入堂內,一年時光將盡。今日我不快樂,光陰不再等人。莫要過分安逸,當思細務在身。尋樂切莫荒淫,志士應當勤奮。蟋蟀進入堂內,役車便要停休。今日我不快樂,光陰就要溜走。莫要過分安逸,當思突來患憂。尋樂切莫荒淫,志士驚悚以謀。
【集評】 清·姚際恒:“每章八句,上四句一意,下四句一意。上四句言及時行樂,下四句又戒無過甚也。”(《詩經通論》卷六)
清·方玉潤:“此真唐風也。其人素本勤儉,強作曠達,而又不敢過放其懷,恐耽逸樂,致荒本業。故方以日月之舍我而逝不復回者為樂不可緩,又更以職業之當修勿忘其本業者為志不可荒。無已,則必如彼瞿瞿良士好樂而無荒焉可也。此亦謹守見道之人所作。圣人取之,冠于《唐風》之首,以為唐堯舊俗固如是耳。”(《詩經原始》卷六)。
今·黃焯:“《詩》三百篇多為四言,其辭意往往限于字句,不能完具者,則以前后章互足其義。……此詩二章‘職思其外’句,蓋配首章‘職思其居’言之。”(《詩疏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蟋蟀》為《唐風》第一篇。對此詩的意旨,歷來說法不一。《毛序》曰:“《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欲其及時以禮自虞樂也。”朱熹謂為唐地(今山西太原一帶,春秋時屬晉國)“民間終歲勞苦”之詩。似皆未確。從詩的內容來看,既不是寫國王,亦非寫庶民,而是寫一般士大夫歲暮述懷而又樂不忘憂的詩。首言“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勸其及時行樂;繼言“無已大康,職思其居”,戒其樂而思憂。一勸一戒,一放一收,層層深入,如此者三,皆系勉為良士之意,憂深思遠,一唱三嘆,余韻無窮。每章首句用興句,以下用賦體,便于敘事抒情。
上一篇:詩經《國風·周南·螽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