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螽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螽斯羽,詵詵兮。①宜爾子孫,振振兮。②
螽斯羽,薨薨兮。③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④宜爾子孫,蟄蟄兮。
【注釋】 ①螽(zhong終)斯:蝗蟲的一種,俗稱“螞蚱”。多子,古人視其為多子多孫的象征。詵(shen身)詵:眾多。②宜: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文》:竊謂宜從多聲,即有多義……‘宜爾子孫’猶云多爾子孫也。”振振:馬瑞辰:“振振,謂眾盛也。振振與下章繩繩、蟄蟄,皆為眾盛。” ③薨(hong轟)薨:朱熹《詩集傳》:“薨薨,群飛聲。” ④揖揖:《毛傳》:“揖揖,會聚也。”
【譯文】 螞蚱頻頻展翅膀,成群結隊飛舞忙。愿你多子又多孫,子子孫孫多又壯。螞蚱頻頻展翅膀,一群齊飛嗡嗡響。愿你多子又多孫,世世代代人丁旺。螞蚱頻頻展翅膀,紛紛聚集齊飛翔。愿你多子又多孫,家族興盛聚滿堂。
【集評】 宋·李樗:“詵詵,眾多也。薨薨,亦眾多也。揖揖,會聚也。上文言振振,又言繩繩,又言蟄蟄,皆是言子孫之眾多也。……以螽斯,蝗蟲之類爾。以蝗蟲之微物而乃取喻……詩人之意但取其意,不必以蝗蟲而嫌之耳。”(《毛詩李黃集解》卷二)
宋·嚴粲:“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則群飛,因飛而見其多,故以羽言之,喻子孫之眾多。歸其自于后妃也。此詩之意,全在‘宜爾’二字,風人意在言外,見后妃子孫眾多,但言宜其如此,使人自思其所以宜者何故,而不明言之,謂由不妒忌而致也。”(清·王鴻緒等《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卷一引)
明·陸深:“《螽斯》之詩與《樛木》三章,皆后妃之德也。詞氣和平,文義回互,反復而吟詠之,則深淳釀郁之化自溢于音響節奏之余。以聲詩言之,三疊之類也;以聲樂言之,三闋之類也,而古調從可識矣。”(清·王鴻緒等《欽定詩經傳說匯纂》卷一引)
明·鐘惺:“螽斯之和皆于飛處見之。‘詵詵’、‘薨薨’、‘揖揖’,皆妙,有意旨可思。”(《詩經四卷小序一卷》卷一)
明·戴君恩:“比意不但在生育之繁,全在‘宜’字、‘詵詵’等字見得;勿論其他,只細玩‘詵詵’、‘薨薨’字。而自是《螽斯》寫生手,古人下字之妙如此。”(《談風臆評》)
【總案】 古代,人們普遍認為多子多孫是幸福的象征,因此,對人表示良好祝愿,往往離不開子孫眾多之類內容。此詩即以螽斯多子為喻,祝人多子多孫。而舊說中,此詩多被曲解附會為贊美后妃之德。方玉潤評此詩指出:“其措詞亦僅借螽斯為比,未嘗顯頌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讀者細詠詩詞,當能得諸言外。”他還說:“詩只平說,唯六字煉得甚新。”所謂煉字“甚新”,是指詩中詵、振、薨、繩、揖、蟄等六字,本來沒有多的意思,經詩人將其各自重疊,字義便發生了新的變化,成了形容眾多的重言疊字,給人以“甚新”之感。
上一篇:詩經《國風·鄘風·蝃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唐風·蟋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