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
▲一九七一年九月以后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說明】
本篇出處及背景詳見上篇“說明”欄。
按此詩系就唐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的前四句改成。杜甫原詩全文曰:“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奔s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至三年(768年)間,當時他漂泊西南,寓居夔州(今四川奉節一帶)。所詠為漢代王昭君故事,藉以抒發自己一生政治失意的憤懣。毛澤東截去原詩后四句,并改二字,遂成一首七絕,以詠林彪叛國出逃、折戟沉沙之事,真是絕妙之政治諷刺詩。
【注釋】
〔群山句〕萬壑,泛指眾多的山谷。荊門,指荊門山一帶。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50里,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相對,上合下開,形勢險絕。
〔生長句〕杜詩原句中的“明妃”,即王昭君?!稘h書》卷九四《匈奴傳》載,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自言愿作漢王朝的女婿,元帝乃以后宮良家女王嬙字昭君者賜之。《后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載,王昭君字嬙,南郡(今湖北西部,包括四川東角在內的地區)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女被選入宮。呼韓邪單于來朝,元帝勅令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帝,積悲怨,乃自請遠嫁。在呼韓邪單于臨行時的盛大宴會上,昭君打扮得很漂亮,光彩照人。元帝一見大驚,想把她留下來,但又不好失信于匈奴,只得將她賜給呼韓邪單于。按后世以此為題材的詩詞、小說、戲劇甚多,情節往往出于藝術虛構,不盡符合史實。晉時人避司馬昭諱,改“昭君”為“明君”,故后人又稱她為“明妃”。尚有,猶有、還有。村,相傳昭君的故鄉在秭歸(今屬湖北)。今湖北秭歸北的興山縣城南郊寶坪村,有“昭君故里”,在香溪小畔,周圍群峰林立,風景優美。秭歸一帶唐時為歸州,與夔州相鄰。毛澤東改詩中的“林彪”(1907—1971),系湖北黃岡人,原名育容。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立過一系列戰功,也犯有不少錯誤。建國后長期稱病休養。“文化大革命”中,與陳伯達等結成以他為首的反革命集團,與江青反革命集團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反黨亂軍,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1970年8月在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發動反革命政變未遂。1971年9月8日,發動反革命武裝政變,妄圖謀殺毛澤東,另立中央。陰謀失敗后,于9月13日私乘飛機倉惶出逃,中途因飛機墜毀,死于蒙古溫都爾汗地區。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通過決議,將其定性為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反革命兩面派、叛徒、賣國賊,并永遠開除出黨。按杜詩這前兩句是說,群山萬壑奔湊向荊門,其間秭歸之地,猶有漢時王昭君出生、成長的那個村莊。而毛澤東改詩這前兩句則僅取林彪與王昭君一樣,也是湖北籍人這層意思。
〔一去句〕紫臺,猶言“紫宮”、“紫禁”。在杜詩中,是指皇宮。朔漠,北方的大沙漠。
〔獨留句〕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20里。舊傳其上草色常青,故名。以上二句,在杜詩是說,王昭君一旦離開漢宮,去了北方沙漠地帶的匈奴,就再也未能回來,只留下了一座青冢,在黃昏中不勝其凄涼。言外有無限蒼楚之氣。而毛澤東改詩則是說,林彪一旦叛國出逃,便死在了蒙古的沙漠中,再也回不來,只留下了一堆墳,在黃昏中好不凄涼!諷刺意味十分強烈。
【押韻格律】
本篇韻腳分別是“門”、“村”、“昏”。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