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
▲一九一七年夏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
竹杖草履謁學尊(蕭)。
途見白云如晶海(蕭),
沾衣晨露浸餓身(毛)。
【說明】
本篇亦見蕭瑜《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歷》一書。
1917年暑假,毛澤東和蕭瑜自長沙出發,徒步游歷了湖南寧鄉、安化、益陽、沅江等地。他們扮作乞丐,分文不帶,采用舊時代讀書人“游學”的方法,解決旅途中的食、宿等問題。在赴寧鄉的路上,他們饑腸轆轆,得知附近住著一位姓劉的老紳士,原是前清的一位翰林,便決定去拜訪他。蕭瑜說:“潤之,劉先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了……我想最好的辦法是寫首詩送給他,用象征的語言表示我們拜訪他的目的。”毛澤東十分贊同。于是,他們便作了這首聯句詩,前往劉家。七十多歲的劉翰林接待了他們,稱贊他們的詩很好,書法也不錯,并送給他們一個紅包,里面包著40枚銅元。他們道謝之后即行告辭,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一個小飯店,飽餐了一頓,花去了8枚銅元。
鑒于此詩不是毛澤東個人的獨力創作,故附編于此。
【注釋】
[翻山句]之,赴。名郡,有名氣的城邑。這里指寧鄉。
[竹杖句]草履,草鞋。謁,請見、進見。一般用于下對上、幼對長,含有敬意。學尊,學術界的尊長。這里是對劉老翰林的敬稱。這句是說,拄著竹杖,穿著草鞋去拜見劉老先生。
[途見句]途見,途中看見。晶海,水晶般的海洋。形容白云純潔無邊。白云如晶海,暗指劉老翰林能夠擺脫俗事的糾纏,在山中過隱居生活。南朝齊代著名隱士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沾衣句]餓身,饑餓的身軀。這句隱含因饑餓而向劉老翰林求助的意思。
【押韻格式】
本篇韻腳分別是“尊”、“身”。按詩韻,“尊”字屬上平聲“十三元”,“身”字屬上平聲“十一真”,本不在同一個韻部。這里是用方音取葉。也可以說是用今韻取葉。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中華齊唱“女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