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呂·醉中天 詠大蝴蝶
王和卿
掙破莊周夢,兩翅架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難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輕輕的飛動,把賣花人扇過橋東。
這是元代散曲家王和卿的一首特別著名的小令。
這首《詠大蝴蝶》,按一般的寫法,可能要說蝴蝶的形體是如何如何之大、顏色是如何如何之美,極盡渲染之能事,這樣即使刻畫得毫發(fā)逼真,終是形似,缺少神韻。而作者卻一反常規(guī),充分發(fā)揮形象思維,以“掙破莊周夢,兩翅架東風”開端,如神來之筆,遺貌取神,說明大蝴蝶是突破莊周夢境,飛到現(xiàn)實中來的。莊周曾經(jīng)夢見自己變?yōu)橐恢弧拌蜩蛉弧被钌暮挥X醒來,并不見蝴蝶,還是自己。他很奇怪,分不清究竟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變成了蝴蝶,作者借用這個以奇幻著稱的故事,說這只大蝴蝶是掙破了古代莊子的美夢才飛到現(xiàn)實世界來的。蝴蝶既然來歷不凡,緊接一句,寫它像莊子《逍遙游》一文所描寫的大鵬一樣,“其翼若垂天之云”的蝴蝶,撒開雙翅,架著浩蕩的樂曲,從天而降。這開端的兩句,不言蝴蝶而蝴蝶自見,不言其大而其大自見。然而作者并不停止于寫蝴蝶奇特的來歷和碩大無比的體型,而是寫它來到人間的驚人表現(xiàn),突出它采集花蜜的本領(lǐng)與速度?!叭僮麍@,一采一個空”,其神態(tài)之飄逸,氣魄之不凡,這究竟是什么樣的蝴蝶呀!筆鋒一轉(zhuǎn),一句反問: “難道風流種?”然后拈出他物作為反襯,形成兩種對立的藝術(shù)形象,更耐人尋思:花園中尋芳的蜜蜂,被從夢中飛出的蝴蝶把三百座名園的花蜜一采一個空的行為嚇得魂飛魄散,不僅如此,就連賣花的人也被大蝴蝶輕輕地一扇,扇過橋東去了,你看蝴蝶大也不大?作者的這一筆,真是妙筆生花,不僅把大蝴蝶寫活了,而且表明大蝴蝶絕非一般采蜜的蜂和賣花的人之類的“風流種”所可同日而語、相提并論的,因而,這首詠物的小令,不能認為僅僅是作者憑主觀的想象,以滑稽、詼諧取悅讀者,而是披著幽默的外衣,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辛辣的諷刺。元代從首都大都到地方官府,多是貪污腐化無惡不作,從京城到地方官吏無不貪贓枉法,還有許多搶劫掠奪婦女的“花花太歲”、“浪子喪門”,不僅掠奪婦女、霸占人妻,還為所欲為,如蜜蜂采蜜,搜刮人民,以供養(yǎng)自己與上官的口腹之欲,又如賣花人,采花賣花,滿足自己和上官的聲色之樂,真是“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面對如此不公平的世道,作者就發(fā)揮浪漫主義的幻想,希望出現(xiàn)一只蕩垢去污的大蝴蝶,飛到現(xiàn)實世界中來,打破現(xiàn)實社會的不合理秩序,把元朝統(tǒng)治階級賴以為歡縱欲的“三百座名園”連花帶蜜,一掃而空。蝴蝶實際上是作者理想人物的象征。作者反問,這只蝴蝶“難道風流種?”就是說它并非下流的“風流種”,而是別有寄托。
這首小令,構(gòu)思奇幻,意境清新。在藝術(shù)手法上,主要采取“以虛帶實”的手法。王驥德《曲律》卷三《論詠物第二十六》曰: “詠物勿得罵題,卻要開口便見得是何物……令人仿佛如燈鏡傳影,了然目中,卻又捉摸不得,方是妙手。元人王和卿《詠大蝴蝶》云云,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勢如破竹,卻無一句不是俊語?!蓖躞K德這一評語極有見地,所謂“燈鏡傳影”,即如嚴羽所說: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似實而虛,似真而幻,歷歷如在目前,但又可望而不可即。如“掙破莊周夢”一語,可以想象,但不可捉摸。在言論不自由的元代,這種以虛帶實、滑稽詼諧,也是繼承了東方朔等人的傳統(tǒng)的。
其次,這首小令用夸張手法,寫蝴蝶之大,夢境既不能容納,又束縛不住,所以加以掙破,而它的飛舞既不是“款款地”,又不是“栩栩然”,而是“兩翅架東風”,非常準確地夸張理想人物的來無影、去無蹤。與此同時,也非常幽默地夸張采蜜之蜂和賣花之人的狼狽情形。這種夸張手法創(chuàng)造了兩種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藝術(shù)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美學(xué)理想。
總之,這首小令風格別致,手法靈活,時而虛寫,時而實寫,時而驚呼,時而反襯,婉轉(zhuǎn)多姿,給人以活潑跳蕩的連動美。
上一篇:仙呂·賞花時·闞志學(xué)|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仙呂·醉中天李嵩《髑髏紈扇》·黃公望|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