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
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創作背景】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毛澤東在廬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工業、財貿、教育、科技等問題。會議通過了《關于當前工業問題的指示》,對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使國民經濟走出低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篇即作于這次會議期間。這年的9月9日,是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三十四周年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說:“主要由于‘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薄疤K聯領導人挑起中蘇論戰,并把兩黨之間的原則爭論變為國家爭端,對中國施加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的巨大壓力,迫使我們不得不進行反對蘇聯大國沙文主義的正義斗爭。”本篇“暮色”句,即為當時國內、國際十分嚴峻的形勢而發,“勁松”是身處逆境而不屈不撓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藝術形象。
【注釋】
〔題〕李進,江青的化名。江青(1914—1991),原名李云鶴,山東諸城人。三十年代在上海當電影、話劇演員,藝名藍萍。1937年8月至延安,曾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師及演員。1938年與毛澤東結婚,調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建國后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文化部電影藝術局顧問,毛澤東的秘書?!拔幕蟾锩逼陂g曾任中共中央文革小組第一副組長,中共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當中,她打著毛澤東的旗號,伙同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等,拼湊“四人幫”,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狼狽為奸,大搞個人崇拜,煽動極左思潮,挑起“全面內戰”,瘋狂迫害中央和地方的一大批黨、政、軍領導人,瘋狂迫害反對他們的革命群眾,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實行封建和資本主義的法西斯專政。其反革命活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時被逮捕。1981年1月,經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公審,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1983年1月,減為無期徒刑。1991年5月保外就醫期間自殺。廬山仙人洞,位于廬山牯嶺西側佛手巖,海拔1,049米,深約10米。相傳唐代呂洞賓曾在此修仙,故名。洞門外不遠即懸崖,崖邊有一大塊橫石懸空向北伸展,名曰“蟾蜍石”。石背裂縫中生長著一株古松。按李進所攝之照,實為自仙人洞遠望西北錦秀峰的景觀。照片畫面上方有蟾蜍石古松疏影數叢作為點綴,左下方為錦秀峰白鹿升仙臺及臺上御碑亭的黑影,中部大片空間則為黃昏時天幕上的陰暗云層。
〔暮色句〕暮色,傍晚時的天色。蒼茫,形容昏暗迷茫。勁松,剛勁挺拔的松樹。
〔亂云句〕亂云飛渡,謂紛亂的云陣飛飄過眼前的天空。按蟾蜍石上鐫有“縱覽云飛”四個大字,是觀云的絕好所在。
〔天生二句〕字面是寫站在仙人洞前的險峰上可以憑高放眼,飽覽四下無窮無盡的風景;含蘊則極為豐富,且具有深邃的哲理意味。其主旨是說要達到共產主義的理想境界,就必須不畏艱險,勇于攀登;泛言之,則是說世間一切事業,要想有所成就,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押韻格式】
本篇韻腳分別是“松”、“容”、“峰”。按照格律,第三句末字為仄聲,不必用韻。而本篇卻選用同韻母的去聲字“洞”,這就構成了全詩平仄通葉的新格局,別有一種音韻之美。
【鑒賞】
這首詩依古典分類屬于“題畫詩”,唯其所題者并非丹青,而是攝影。
這是一篇由偉人的巨手揮就的作品。如果具體地認識了50年代末期、60年代前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一系列論戰和斗爭,就不難領會這首小詩所包含的時代分量。詩歌藝術地展示了在歷史變動、命運搖撼之際一個偉大靈魂的勇力和信心。透過這個由偉人心力鑄就的形象,進而又可以感受到本世紀五六十年代之際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斗爭風貌。
詩中所寫之景是以攝影原作為基礎的。詩人根據這視覺圖景進行文學的構思。照片上,松、石、云三者是一種和諧的組合,詩人則在這些景物間安排了兩組對抗——“勁松”與“暮色”、“亂云”,“無限風光”與“險峰”,從而實現了主題的轉移。
一二兩句突出塑造了松樹的形象,其他形象成了松樹的反襯。所有形象都被賦予了明確的象征意義。“暮色蒼?!?、“亂云飛渡”,象征作者所感受到的國際也包括國內嚴重的政治形勢,松樹則象征勇敢地與困難和外來壓力對抗著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在毛澤東的心目中,“松樹冬夏常青,不怕刮風下雨,嚴寒之中也能巍然屹立。松樹有‘原則性’”。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所面臨著的嚴峻時刻,毛澤東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堅持著自己認定的原則,“我自巋然不動”。這里,寫松姿以“勁”,詠松態以“從容”,就分別贊頌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原則性和大義凜然的斗爭精神。“勁松”、“從容”之前“看”和“仍”這兩個字眼,不僅以呼應之勢加強了一、二兩句的起、承關系,而且也強化了詩意的表達?!翱础表樈由纤淖?,突出松樹這一形象,同時又傳達了作者的贊賞、自豪之情?!叭浴蹦孓D“亂云飛渡”之意,強調“從容”的姿態,同樣也透視出作者的堅信、肯定之情。細味這兩句的畫面效果,還有動靜之分。前句為靜,后句為動。靜以寫“松”之“原則”,動中顯“松”之精神。
傳統的絕句寫作法式是三、四兩句為“轉”和“合”。這第三句的“轉”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后兩句詩意發展的傾向,是抒情,是議論,是幽沉,是高揚,都由這一句作關捩。顯然,這首詩后半部分的傾向是議論,是高揚。議論總是抽象的、概括的。第三句中的“仙人洞”一詞對于“勁松”以及“險峰”來說,就是一個概括語?!跋扇硕础笔撬鼈兊目偨Y,這一總結語的使用就表示了議論的開始。作者正是從仙人洞所屬諸種景物的關系中生發議論的。立足于形象進行議論是說理詩之成為好詩的一個必要的條件?!疤焐痹圃疲瑒t是一種典型的議論態度。仙人洞是天然生成的,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在客觀地贊嘆一個自然景觀,其實是借“天生”之意表達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性。作者《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用李賀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也是為了表達有關永恒規律的思考。如果說“天生”句是為了指示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那么,最后一句則是對這種規律的具體表述:美和丑,善與惡,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懊苤膶α⒚嬗纸y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毛澤東《矛盾論》)社會和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地奮斗,“無抵抗則無動力,無障礙則無幸福”(毛澤東《倫理學原理批語》)?!盁o限風光”既在“險峰”,要想領略那無限風光,就得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這里面既包含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深刻內容,也反映了作者這樣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雄偉魄力、堅強意志、豪邁性格,表達了他早年就牢固樹立并貫穿一生的“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的人生哲學。最后一句“合”的作用是很明顯的,不僅“險峰”與上文“暮色”、“亂云”云云所表示的困難狀況相呼應,更重要的是,全句所表達的意思構成了上述“勁松”形象的思想基礎。那抗爭的形象是外在的,這執著的信念是內在的。沒有這份信念,決不會有那份“勁”,那份“從容”。由于這最后一句的“合”力,詩中的寫物與議論,形象與哲理也就有機地融貫起來了。
這首詩歌發表之后,社會效果是很強烈的,中國人民從這首詩中獲得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堅定了不做任何外國勢力之附庸的立場。
時過境遷,剝落了時代和個人因素賦予的斑駁色彩,這首小詩將以精致的形式、簡潔的語言、鮮明的形象、明辟的哲理、樂觀的信念、奮發的情調躋身于中華民族優秀詩歌的行列,長傳而不衰。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律》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