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凱·京師得家書》原文賞析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家書,是我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題材,杜甫的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這首詩就是寫客居京城的詩人收接家書、懷鄉思歸的心情的。
絕句以對句開頭。“江水三千里”,寫去家之遠; “家書十五行”,寫家書之短。古代的信箋一般每頁八行,這封家書只寫了兩頁不到。惟其去家有三千里之遙,而家書又僅有十五行之短,故這封家書的分量更顯得非同凡響,詩人接信后也更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兩句全用實字,對仗工整,對照強烈,簡括凝練。
在遠離親人的京師得到盼望已久的家書,詩人的欣慰、喜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因此詩的后兩句完全可以抒寫詩人捧讀家書時的激動心情,或寫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懷念,但詩人卻匠心獨具,將自己的感情意緒完全拋開不寫,只從家書的內容落筆,寫在這封僅有十五行的家書中,親人沒有別的話語,只叮囑自己盡早還鄉。“行行”、“只道”突出了“早還鄉” 是家書中惟一的書寫內容,因其 “行行無別語”,更寫出這是一種千叮嚀、萬囑咐,一再反復訴說的話語,兩句詩寫出了親人對自己思念及盼望的殷切和深沉,作為作者感情的折光,詩人強烈的鄉思和迫不及待的歸情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據《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傳》記載,袁凱元末曾為府吏,博學有才辯,議論飆發,往往屈座人。在文網森嚴的明初,士大夫人人自危,袁凱歷仕二朝,憂讒畏譏,進退維谷,他的處境必然是十分險惡的。家書中親人切切的叮囑,固然有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也包含著對身羈官場的詩人安危的擔憂,而袁凱的鄉情中何嘗沒有對惶惶不可終日的仕宦生活的厭棄及對閑適的家居生活的向往呢?后來,袁凱就因觸怒明太祖朱元璋,驚懼不已,徉狂免歸。因此,這里的“早還鄉”,是有更深層次的感情內容的。
袁凱是明初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一變元人纖麗之風,有不少寫得清新自然。這首絕句質樸凝練、明白如話,正以天籟見長。
上一篇:古詩《王鳴盛·九江舟中》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夏敬觀·今子夜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