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道《十七日觀潮(其三)》原文與賞析
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有兩座大石山并峙于江海會合處,稱為海門。下有沙灘寬數百里,呈喇叭形,向內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到約束。每當海潮進錢塘江時,由浩淼之區頓就斂束,逼礙于沙灘,于是回薄激射,拗怒不泄,因此潮頭壁立,洶涌澎湃,有如萬馬奔騰,銀山迸涌,赫動天地,令人悚目驚心。稱“天下偉觀”。觀潮之風,自古即盛,每年農歷八月中旬,為觀潮最佳時節,詩文家們被激起濃厚的藝術興味,以此作為抒寫、謳歌對象,從莊子以來,不知留下多少佳作華章。此詩就是其中之一,為七言絕句。
《十七日觀潮》共三首,此詩系其中第三,前兩句,連用新奇比喻,謳歌海潮,后二句攝取水天相映,進一步表現錢塘潮之壯觀。
“漫漫平沙走白虹”,起寫海潮之由遠而近。潮之入浙江也,卷起層層浪濤,在寬闊平坦、一望無垠的沙灘上,向前推進,好象一條白色的長虹奔馳而來。場面異常壯闊,景物活脫。盧肇《海潮賦》 云:“夾群山而遠入,射一線而中投”。寫的正是此情此景,蘇軾亦有“海上濤頭一線來”之句。詩中以“走白虹”三字作為比喻,十分妥貼生動。虹,即虹霓,太陽光線與水氣相映出現在天空的彩暈。傳說虹有雌雄之別,色澤盛者為雄,色暗淡者為雌。雄曰虹,雌曰蜺,即霓,合稱虹霓。《浙江潮候圖》用“素蜺橫空”形容海潮。素蜺雖與白虹同義,然其色彩之盛及動態之活脫,似有遜之。“走白虹”三字,表明海潮襲來,迅猛推進,有如長長的白虹奔馳而來,光彩奪目,形象動人。
“瑤臺失手玉杯空”句,對潮水浪花作進一步的描繪,銀山迸涌,白浪滔天,壁立的潮頭在天地間奔雷般搏擊,散落著浪花,珠花四濺,耀眼生輝,興會淋漓的詩人陡然引起豐富聯想,眼前好象是神仙居住的瑤臺,仙人一時失手,打翻了潔白的玉杯,瓊漿玉液全部傾瀉下來。錢塘潮之神奇與異彩呈現于讀者面前,給人以超人間能有的美的享受。
以上兩句,比喻連用,不僅使海潮之迅猛來勢及形象之活脫鮮明淋漓盡致,而且,讓人們領略到詩人之興會及對錢塘潮贊美謳歌的動人之情。
后二句寫水天相映:“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沉浮急浪中。”天空晴朗,紅日正在西沉,江清見底,浪急波搖。天映水中,水中之天隨波濤翻滾,就象晴天就在江底搖動。日影隨急浪上下起伏,好象紅日就在浪中上下沉浮。兩句在水天關連中描繪,虛實相生,相反相成。青天紅日,浪白江清,交相掩映,光彩照人。兩句景物對舉,以工整對仗伸足景物描寫,錢塘潮之雄奇偉岸,盡收眼底,可謂神來之筆。
上一篇:張載《劍閣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羅大經《南中巖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