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臧·浣溪沙》原文賞析
翠阜紅崖夾岸迎。阻風滋味暫時生。水窗官燭淚縱橫。禪悅新耽如有會,酒悲突起總無名。長川孤月向誰明?
這是舟行中寫的一首詞。時間在1903年,歲次癸卯。次年,作者出為廣東學政。這首詞,富有哲理性的思致,在彊村詞中可謂別具一格。
起句,“翠阜紅崖”,寫江岸景色。紅翠交映,應該說是很壯美的,而“夾岸迎”,給人的感覺又是很親切的。下句一轉。正當舟上的人欣賞著壯美而親切的兩岸景色時,船忽為風所阻,不能前進了。于是,酸甜苦辣,各種不同的滋味,便從人們的心上產生了。過拍,轉進一層。水窗,船窗。白居易《舟夜贈內》:“莫憑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總愁人。”官燭,官家供給之火燭,與私燭對稱。古代廉介的官吏,閱官書則燃官燭;閱家報則滅官燭而舉私燭。此言“官燭淚縱橫”,暗含著作者所抱的公私憂戚。燭淚,正象征著詞人之淚。換頭,又一轉。“禪悅”,佛家語,出《華嚴經》,謂入于禪定,身心獲得怡悅。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轉憂作禪悅。”正切作者此時心境。“新耽”,新近的愛好。實說。“如有會”,似于禪理有所體會。虛語。蓋于公私憂戚交織中作一超曠語。“酒悲”句是又一轉。“酒悲”本言酒醉后愁苦涕泣之情。《五代史·前蜀世家》記了這么一個故事:王衍嘗以九日宴宣華苑,嘉王宗壽以社稷為言,言發流涕。韓昭等人說:“嘉王酒悲爾。”白居易《答勸酒》:“誰料平生狂酒客,如今變作酒悲人。”這也是宛轉地表達了一種家國之憂。這里說“突起”,切醉態;實則出于夙抱,乃實寫。說“總無名”,意即總說不清這“酒悲”是怎么來的,實則作者自己是很清楚的;不過,不愿明說,也不忍明說而已。又為虛筆。這也就表現了一種深邃的思致。歇拍,寫這種“酒悲”無可告訴的悵惘之情,而托之景兼情語。“長川”,呼應“夾岸”;“孤月”,影現孤舟。這是實寫。“向誰明”,這是一個憑空而發的問語。無理而有深情。又為虛語。答語,不待說,乃為孤舟上的詞人而明。耿耿此心,惟有孤月鑒臨。蓋融情于景,寫其無可告語之狀。粗讀,似乎跳得很遠;但細味,這種莫名的悵惘之情,正由“無名”的“酒悲”而來。而這“孤月”與過拍所寫的涕淚縱橫的“官燭”,遙相映襯。一在“長川”,一在“水窗”;一孤寒,一凄楚;一遠,一近。詞人對之,自不知為懷了。
彊村詞,大多以頓挫之筆,寫其沉郁之思,“潛氣內轉”,愈轉愈深;而其小令,則往往把頓挫和靈動、疏越結合起來,亦實亦虛,虛實間舉。深邃的內容即納于虛實之間。此詞亦然。而融哲理性的思致于悵惘莫名的情狀中,較之其他小令,更耐人細玩。
上一篇:《納蘭性德·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十首·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