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翥十首·多麗》原文賞析
西湖泛舟夕歸,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起句,各賦一詞
晚山青,一川云樹冥冥。正參差、煙凝紫翠,斜陽畫出南屏。館娃歸、吳臺游鹿,銅仙去、漢苑飛螢。懷古情多,憑高望極,且將尊酒慰飄零。自湖上、愛梅仙遠(yuǎn),鶴夢幾時醒?空留得、六橋疏柳,孤嶼危亭。待蘇堤、歌聲散盡,更須攜妓西泠。藕花深、雨涼翡翠,菰蒲軟、風(fēng)弄蜻蜓。澄碧生秋,鬧紅駐景,采菱新唱最堪聽。見一片、水天無際,漁火兩三星。多情月,為人留照,未過前汀。
和其它許多風(fēng)景名勝一樣,臨安(今杭州市)、臨安的西湖,是個讓人生出復(fù)雜情懷的地方。它天姿綽約,山水形勝,叫人心醉神癡,以為仙境;它又歌舞遍地,人物風(fēng)流,有多少才子佳人在這里系下柔腸?更因為它是有名的“偏安”之都,時時撩撥起人們尤其是詩人騷客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古今興亡的感慨和淪落為奴的屈辱。特別是這后一點,幾乎成了南宋以后西湖題材文學(xué)作品的“永恒”主題。張翥在這里生活時間很長,寫下不少歌詠西湖的作品,這首《多麗》,很有代表性。
張翥《多麗》(晚山青)詞意
詞以“晚山青”起句,而后連下三句,層層鋪開景物,緊扣起句。“云樹冥冥”,是霧氣籠罩下樹木顏色陰暗的樣子;“參差”是言樹的高低不齊;“煙凝紫翠”,暮靄沉沉,與昏暗的樹色融為一體,如凝滯了一般。這三句,正面寫出“青”字,兼點“晚”字,至“斜陽畫出南屏”,則“晚”字和“山”字,一齊托出,可謂照應(yīng)有致,筆法細(xì)密。“南屏”即南屏山,在西湖邊上。《淳祐臨安志》謂其“怪石秀聳,松竹森茂,間以亭榭。中間一洞,崎嶇直上,石壁高崖,若屏障然,故謂之南屏”。西湖四周,山峰頗多,詩人特點南屏,并非隨意。“西湖十景”,南屏占了二景,一為“南屏晚鐘”,一為“雷峰夕照”(雷峰為南屏支脈),這都和“晚”字密切相關(guān)。而且,也只有在“晚”的時候,南屏才愈見其佳妙。佳妙在何處?作者沒再描繪下去,而以一個“畫”字,引導(dǎo)讀者自去想象。其實,又豈是“畫”所能盡其美的?那悠揚不絕的鐘聲,是“畫圖難足”的。南屏之東,便是鳳凰山,當(dāng)年南宋的皇宮“大內(nèi)”便在這里。詩人在這里不僅為我們畫了一幅南屏日暮圖卷,而且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片冥穆蒼茫的氛圍。詩人置身其中是不由得要心潮起伏的,他都想了些什么呢?“館娃歸、吳臺游鹿,銅仙去、漢苑飛螢。”“館娃”即西施,越王勾踐為了滅吳,把她送給吳王夫差,吳王寵愛得沒法兒,在姑蘇靈巖山上為她建了一座宮。館娃歸,意味著吳國的滅亡。“吳臺游鹿”,意味繁華已逝。銅仙,為捧露盤仙人(銅像),西漢孝武帝時之物。魏滅漢,魏明帝徙之入魏宮,據(jù)說仙人臨載潸然淚下。“銅仙去”,意味著漢亡。“漢苑飛螢”,足見荒蕪之久甚!當(dāng)作者寫此詞時,南宋早已滅亡,昔日的歌舞繁華,如今只有廢墟一片。觸景生情,感慨萬端,因而這兩句用典,是十分貼切自然的。“懷古情多,憑高望極,且將尊酒慰飄零。”過去的事,越想越讓人不能平靜,還是不去想它。那么去“憑高”。站得高,望得遠(yuǎn),卻又容易引起鄉(xiāng)思,于是飄零之感又陣陣襲來,這真是讓人無可奈何了。干脆什么都不去想它,且盡眼前樽中酒吧。這三句在感情上有著轉(zhuǎn)折:古代的興亡榮辱都過去了,眼下的“飄零”也無非是為一些功名利祿,也是沒意思的事,還是飲酒來得快活。既然存了這種心思,那愛梅仙人就格外讓人羨慕了。“愛梅仙”,即指林逋,北宋時人,隱居西湖孤山,養(yǎng)鶴賞梅,不娶不仕,人稱“梅妻鶴子”,孤山上有放鶴亭。和世俗的紛擾比起來,林逋可謂清凈自在賽過神仙了。他可以一無罣礙地做著他的鶴夢。然而,仙人已去,唯有六橋疏柳、孤嶼危亭可供留連而已。六橋為蘇堤上的六座橋,其名為:映波,銷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
下片緊承上片結(jié)尾,先就“蘇堤”著筆。蘇堤即蘇公堤,在西湖上,為蘇東坡知杭州時所筑。“西泠”,在孤山西。周密《湖山勝概》:“西陵橋一名西林橋,又名西泠橋。”攜妓載酒,歷來被視為封建文人騷客的風(fēng)流之舉,西湖更是才子云集,佳人薈萃之所,這里有說不盡的文人和妓女的風(fēng)流故事。“待蘇堤”三句是寫:等到蘇堤上歌聲散盡,為時當(dāng)是夜深。但詞人的情致正好,意興正濃,他要攜妓往西泠,更作歡樂。那里蓮葉田田,荷花正深,一陣小雨,涼涼地打在荷葉上,象翡翠一般。一陣微風(fēng),軟軟地?fù)嶂巡荩[約可見蜻蜓款款相戲。云過去了,月亮出來了,秋水秋空,澄碧一片。這時劃一葉扁舟,徜徉于荷花蓮葉之間,聽著那新編制的采菱曲,確乎為一種美妙的享受。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他們可謂找到了同樣的去處。很明顯,張詞是在化用姜詞的意境。這時,詩人向船外放眼望去,只見皓月之下,水天一片,不分涯際,唯遠(yuǎn)近兩三點漁火,明滅著如同天上的星星。月光是多情的,為了給他們照亮,遲遲不肯越過前邊水中的平地。
這首詞以“晚山青”開頭,觸景興情,融情入景,層層遞進(jìn),前后照應(yīng)。寫景能攝取最具特征的景物,抒情則含蓄蘊藉。下片雖取境前人,卻能自成新格。李佳《左庵詞話》說張翥詞“典雅溫潤,每闋首尾完善,詞意兼美,允推元代一大家”。這首詞便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上一篇:《鄭文焯·聲聲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蔡松年·大江東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