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葛沙門妻郭小玉作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羅茵。
若共相思夜,知同憂怨晨。
芳華豈矜貌,霜露不憐人。
君非青云逝,飄跡事咸秦。
妾持一生淚,經(jīng)秋復(fù)度春。
沙門,佛教名詞。梵文S'ramana音譯之略,意譯為“息心”或“勤息”。表示善修善法、息滅惡法之意。原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稱,后佛教專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人。《瑞應(yīng)經(jīng)》說:“沙門之為道,舍妻子,捐棄愛欲也。”僧肇注《維摩經(jīng)》說: “沙門,……義訓(xùn)勤行趨涅槃也?!边@里是說,一個姓葛的人棄妻郭小玉出家做了和尚,其妻郭小玉獨居相思,心情十分痛苦,女詩人鮑令暉懷著人道主義的精神,為郭小玉代言,作詩二首,抒寫不平。這里選其一首,進行鑒賞。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羅茵?!闭煞虺黾耶敽蜕腥チ耍勒辗痖T的戒律舍其妻子,捐其所愛,把夫妻的恩愛拋在一邊;做妻子的月夜獨宿羅床,形同寡婦一樣。明月在天,多么皎潔、光亮,那明晃晃的月光通過垂掛的簾子,一直照進羅帳,照到床席之上?!?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古詩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月夜獨宿,正所以懷人而生憂愁,而生徘徊也。郭小玉想到的是,今夜月光如冼,就好象當年與丈夫兩地共相思的夜晚一樣,但那時還有希望成雙結(jié)對盼團圞,可現(xiàn)在卻心灰意冷,拆散了的夫妻再也不能象月亮那樣缺了又重圓!盡管如此,妻子對丈夫還是充滿了懷戀, 不能忘卻,因為她畢竟有過同丈夫一起憂怨悲歡的時候。 “若共相思夜,知同憂怨晨?!倍淠Y(jié)和概括了無限今昔相思、恩愛之情, “若”(象)是虛寫現(xiàn)在, “知”是實寫過去;現(xiàn)在是空虛的,而實在之物卻已成過去。心頭只留下一片空茫與虛幻,而這空茫與虛幻,卻又實實在在地纏繞在心,煎熬在心,沉重,焦灼,不能擺脫。更何況青春不再,即將遲暮,無人惜玉憐香,摧殘倒有霜風雪露! “芳華豈矜貌,霜雪不憐人”二句,說盡無限感慨,千種憂怨,萬般不平,都從詩中傾吐了出來:豈能自恃如花的美貌而驕矜,那霜風雪露是毫不憐惜人的青春和生命的,總是任情摧殘,踐踏!以“霜露”作為扼殺美好青春和愛情的象征力量,也暗含丈夫無情出走的舉動在內(nèi),并以此為過渡,下文就轉(zhuǎn)入了對丈夫的譴責。
“君非青云逝,飄跡事咸秦?!弊l責丈夫出走,并不是為了實現(xiàn)偉大的志向,也不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只是為了出家當和尚,就輕易地拋棄了愛情,拋棄了家庭和親人,這是對丈夫的無情之舉表示極大的不滿。《琴操》載許由所說的話: “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為九州伍長乎?”以“青云”喻遠大的志向。咸秦,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據(jù)《風俗通》載:“文帝時,匈奴犯塞,候騎至甘泉,烽火通長安?!庇帧妒酚洝で乇炯o》: “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筑冀闕,秦徙都之。”綜上所引,咸秦即秦國,因其都咸陽(長安),故稱咸秦;事咸秦,為秦國守城作戰(zhàn),這里泛指為了保家衛(wèi)國,在西北邊塞之地,與外來侵略者進行戰(zhàn)斗。如果是這樣,象鮑照詩中所寫的“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那末,即使犧牲生命,也是值得贊揚的;但丈夫卻不是這樣,他只不過是遁身于沙門之中,求得自己的清靜,與那“青云之志”和為國犧牲的精神不啻天壤之別,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然而,正是這種微不足道、毫無意義的舉動造成了妻子一輩子的痛苦與不幸: “妾持一生淚,經(jīng)秋復(fù)度春。”丈夫狠了心,無情地出家做和尚去了,年輕的妻子以淚洗面,從此一生伴著凄涼的淚水,經(jīng)過了一個春秋,又一個春秋,年復(fù)一年地過著孤獨、悲苦的日子!
郭小玉的辛酸孤苦,傷心落淚,與其夫的無情無義,形成鮮明的反差,對比強烈,使人同情小玉而斥其不義之夫。詩人懷著深厚的人道精神,為弱小的女子代言,抒寫不幸,表現(xiàn)委婉細微,感同身受。女詩人刻畫女性心理,深得其神韻!
上一篇:代結(jié)客少年場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入朝曲|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