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翰·蝶戀花》原文賞析
過雨春波浮鴨綠,草閣三間,人住清溪曲。舊種小桃多映竹,亂紅遮斷松邊屋。有客抱琴穿翠麓,隔水呼舟,應是憐幽獨。歷歷武陵如在目,幾時同借仙源宿?
這首詞上片寫清溪風景之美,下片寫企羨隱逸的情懷。
上片從清溪春雨春色落筆?!斑^雨春波浮鴨綠”描繪春雨過后,水波深青,有如鴨頭濃綠?!斑^”字看似不甚經意,實則不然。它將雨色一筆撇去,點明詞中所寫乃是雨過天晴的明麗之景。“春波”二字,見出春風拂水,漣漪動蕩。“鴨綠”,從視覺上寫出水之秀色。這樣,溪水便寫活了,充滿生機,洋溢著一片春的情趣。以“鴨綠”形容春水之美,雖是常語,但置于“過雨”之后,便寫出春雨帶來的溪色變化,推陳而出新了。二三兩句“草閣三間,人住清溪曲”,寫溪曲一隅的草堂,點出畫面的中心景物。“清溪”,亦作“青溪”,原是江寧(今屬南京)東北部的一條小河,發源于鐘山。溪流多曲,舊有“九曲青溪”之稱?,F已大部堙沒,僅存一曲,即繞出南京淮青橋、注入秦淮河的一段水流。從六朝開始,青溪即為逸人高士隱居之地。所以當詞人見到鐘山之麓、青溪之曲筑有三間草閣時,便覺得卜居于此者定非俗流,企羨之意已蘊結在心,偕隱之情也在筆端悄悄流出。正是基于這種內心活動,歇拍兩句“舊種小桃多映竹,亂紅遮斷松邊屋”,再以即目所見,細寫草閣周圍景色之美,流露賞愛不盡之意。詞人所寫之桃,既不是新栽也不是老樹,故曰“舊種”、曰“小”。又因它株株與竹林交輝,故曰“映竹”。時當暮春,風起處桃花紛墜,落紅無數,那桃林深處、松林之邊的小屋,時為落花遮斷,看不真切,故曰“亂紅遮斷”。極寫落花多而且密,有如陣陣花雨,使人的視線也變得模糊了。這兩句一為靜景,一為動景,意境極其幽美。古代詩人大都多愁善感,一見花落便興起滿懷悲緒,所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即為典型之例。而此詞卻完全是用另一種筆調寫花落之景:花開花落,物候天演,全任自然。這其中蘊含著詞人對自然純真之美的賞會。
下片,由寫景轉為寫人?!坝锌捅俅┐渎矗羲糁?,應是憐幽獨”三句,描述一個抱琴之客自樹木蒼翠的山麓穿行而來,在清溪對岸隔水呼舟。他當是溪曲隱者的同道,而隱者則是他的知音,兩人同是厭倦世俗煩囂而愛幽居獨處的高尚之士,故詞人揣測抱琴客此來之意“應是憐幽獨”。寫到這里,人物的閑雅、景物的清美,歷歷在目,引起詞人感情上的強烈共振,他聯想到此處宛如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繪的武陵桃源仙境,故末二句云:“歷歷武陵如在目,幾時同借仙源宿?”直截傾訴清溪同隱的心曲。詞人這樣寫,不是一時興發,乃平生情愫使然。這從他屏居吳興梅林,自號避俗翁的生活經歷可以得到驗證。
這首詞寫得幽麗而又明潔,清雋而又飄逸,景幽人亦幽,景清人亦清。寫景寫人,重在寫意傳神,妙造自然。尤其對抱琴客的描繪,人物風景,只用兩句便勾畫得維妙維肖,穿行翠麓的行動、懷抱古琴的神態、隔水呼舟的聲音都具體可感,如見如聞。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一種“忽逢幽人,如見道心”的深蘊。詞人在詞中所追求的是一種恬淡高古的生活情趣,所以一路從容寫來,節奏舒緩,心情悠然,只在最后一句用“幾時”二字驟然一折,掀起筆瀾。然而,恰是這一筆有力地突現出他企羨隱逸的迫切心情,綿綿余韻盡含其中。
上一篇:《王夫之十首·蝶戀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夫之·蝶戀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