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何記室
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
夜風入寒水,晚露拂秋花。
何由假日御,暫得寄風車。
王僧孺和何遜都是南朝梁有名的詩人,同在朝廷作高官,又是東海郯(今山東郯城)同鄉,常相交往,友誼至深。離別之后,詩人縈懷不已,因作是詩寄何遜以表思念之情。記室,古代官名。 《后漢書·百官志一》: “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按東漢官制,太尉屬官有記室令史,太守、都尉屬官有記室史。后世諸王、三公及大將軍幕府也設記室參軍,元以后廢除。古人常以官名名之,如: 曹植,曾封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何遜,曾任廬陵王記室,故稱何記室。
頭兩句,直抒思君不見的無限惆悵。 “思君不得見, 望望獨長嗟。”思,想念,懷念。《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蜀人追思亮。”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三國志·魏武帝紀》: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古樂府《孔雀東南飛》: “十七為君婦。”得,能。王夫之《讀通鑒論·漢高祖》: “若此者,內斷之心 非留侯所得與。”望望,望了又望。《禮記·問喪》: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心情急切)。”嗟(jie皆),嘆息。李白《扶風豪士歌》:“洛陽城中人怨嗟。”又《夢游天姥吟留別》: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這兩句說,我十分想念您,雖望穿秋水,但也沒有機會能夠見面,只有獨自嘆息不已罷了。詩人的這種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生誰也不能避免生離死別之苦,但生離比死別更苦,死別不過一陣痛哭,不會再存重見的希望,而生離卻會因經常盼望而傷悲。正如杜甫在《夢李白》詩中說: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悲傷)。”
三、四句描寫秋天的夜景和因景而增的愁思。 “夜風入寒水,晚露拂秋花。”這是說,秋夜的寒風吹來,使江河之水泛起了涼涼的漣漪;秋夜的露珠滴下,使畏霜的花草會凋顏變色。這栗冽蕭條的景象,既點明了愁思的時間,又會勾起詩人新的愁思。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又上了心頭。
后兩句運用神話故事,借羲和駕車去看友人,以消思愁。 “何由假日御,暫得寄風車。”由,用。 《左傳·襄公三十年》: “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杜預注: “由,用也。”何,是疑問代詞,當賓語一般應提前,所以“何由”應作“由何”。假,借。《左傳·僖公二年》: “假道于虞以伐虢(guò國)。”日御,古代神話中為日駕車的羲和。《離騷》: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寄,寄居。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老妻寄異縣。”這里,寄是乘坐。這兩句說,要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把羲和請來, 讓我能夠暫且乘坐他駕著的風車去看您呢?
在“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的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幻想借羲和駕車,突破現實來達到訪友的目的,以消除愁思。運用這種浪漫主義的寫法,表現了詩人的想象力。不管詩人的主觀認識如何,它預示著事物的發展方向。今天我們乘坐的汽車、飛機比羲和所駕的風車不是更快更安全嗎?
上一篇:妝成|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寄徐陵|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