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其三)
沈佺期①
聞道黃龍戍②,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③。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④。
【注釋】
①沈佺期(約656—713?):字云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二年(675)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貪污并諂附張易之,被流放州。詩與宋之問齊名,并稱“沈宋”。他們的近體詩格律謹嚴精密,史論以為是律詩體制定型的代表詩人。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全唐詩》存詩三卷。
②黃龍戍:唐時東北要塞,在今遼寧開原西北。
③漢家:指代唐朝,是避免直指。漢,指漢朝也指漢族。
④龍城:匈奴名城,秦漢時匈奴祭祀的地方。
【賞評】
這首詩寫閨中女子對遠人的懷念,三、四句最好:“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月本不屬于某個固定地點,何來“閨里”、“漢營”之分?然而在詩人那里,閨閣珠簾繡幕掩映下的,乃是一輪相思之月。雖然人隔千里,閨中女子的神思心意都在良人那里,每夜望月懷遠,“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這輪屬于她的月豈不正是“長在漢家營”嗎?明月玲瓏,可憐可愛,更可憐的是閨中人長久的期待。四、五句被分隔的人們雖然人居兩地,卻是情發一心。詩人因此發出同情的感嘆:希望有人能率領軍隊,直取龍城,大勝而歸,從此讓戰士回鄉,再沒有人經受遠別的苦痛。
【詩評選輯】
①明·鐘惺、譚元春《唐詩歸》卷三:“少婦”二句嬌怨之甚,壯語懈調。
②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卷二十七:說者謂語晦而淺,不知作詩不妙,正以似深非深、似淺非淺,有可解不可解之趣也。
③清·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三:五六分承,三四順下,得之康樂,何開闔承轉之有?結語平甚,故或謂之懈,然寧懈勿淫。初唐人家法不紊,乃以持數百年之窮。
④清·顧安《唐詩消夏錄》卷一:五六就本句看,極是平常;就通首看,則無限不可說之話盡縮在此兩句內,初唐人微妙至此。
上一篇:王 維《雜詩》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孟 郊《游子吟》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