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旻
作者: 劉素英 【本書體例】
【原文】:
旻天疾威(1),敷于下土(2)。謀猶回遹(3)何日斯沮(4)?謀臧不從(5),不臧復用(6)。我視謀猶,亦孔之邛(7)。
潝潝訿訿(8)。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我視謀猶,伊于胡底(9)!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10)。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11),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12),匪大猶是經(13)。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14)。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15)。
國雖靡止(16),或圣或否。民雖靡(17),或哲或謀,或肅或艾(18)。如彼泉流,無淪胥以敗(19)。
不敢暴虎(20),不敢馮河(21)。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鑒賞】:
舊說此詩是周大夫譏諷幽王(或歷王)的詩歌。詩人見天子任用小人,惑于邪謀,而深深地為國家前途憂慮。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一、二章為第一層,著重批評天子惑于邪謀,忠偽不辨。首章以“旻天疾威,敷于下土”為開端,用擬人的手法,寫老天爺發威震怒。古人由于自然科學不發達,兼之統治者提倡宣傳敬畏天命,故認為上天的“喜怒”與下界的諸事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開頭這樣寫,不僅有震懾人心引起讀者的注意作用,而且為全詩籠罩了一層神秘、緊張、令人寒栗的氛圍?!爸\猶回遹,何日斯沮?”暗將上天“疾威”的原因與人間的災難緊密聯系在一起,深切地表現了詩人憂憤的心情。“謀臧不從,不臧復用?!笔菍Α爸\猶回遹”的具體說明。天子忠奸邪正不辨,良莠好壞不分,一味聽信于小人,其結果只能是禍患無窮。第二章,“潝潝訿訿”,由于天子失策,而造成群小勾結拆君子之臺的嚴重危害。緊接著詩人進一步痛心地指出天子對待群臣意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并用“具……違”,“具……依”和上章的“不從”,“復用”相互照應,愈發顯得天子“惑于邪謀”程度的加深,對于正確意見的一概否定。此章末尾兩句和首章末尾兩句,均流露出詩人對國事日非的憂慮之情。
三、四章作為詩歌的第二層,著重對個人和天子的政治素質進行了剖析。第三章側重對天子身邊的佞臣進行揭露譴責?!拔引敿葏挘晃腋妾q。”寫靈龜厭卜,不再預告吉兇。暗示靈龜與旻天的意志相通。因為朝廷謀士太多,議論紛紛,但卻無人承擔責任,依靠這些人制定國家政策,正如詩人所比喻的:走路詢問不識路途的路人,怎能得到所問之路呢?第四章,側重批評天子不以古代賢人為榜樣,不遵循治國的禮法,而只唯無遠見卓識,迎合自己口味的言論是聽,詩人比喻道:這正如蓋房子時自己沒有經驗,不向內行工匠請教,卻和毫無所知的路人商量,這怎么能把事情辦成?
五、六章作為第三層,是對天子的勸諫與自己憂心的表述。第五章,是對天子的勸勉之詞。詩人指出:國雖不安,百姓不多,但仍不乏賢士良臣,治國之才。暗示天子應疏遠小人依靠賢才,讓他們參與國家重大決策,以整朝綱,改變國運。并用生動的比喻說明:人才就象那清澈的泉水往下流淌,不要讓它在污泥溝里埋沒。第六章,抒發了詩人的憂心與恐慌。這一章詩情急轉直下,由對天子的勸勉而直面現實:不敢徒手搏虎,不敢涉水過河,人們只知道這些,卻不知道的更多。對于國家的憂患,一般臣民并不如自己這般深思遠慮,痛心疾首,憂心如焚。錯誤的政策正在繼續蔓延發展,國家的前途命運難以預料,如此下去,群小難免不把攻擊的矛頭對準自己,這怎么能不使人終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呢?
這首詩在手法上賦中有比,形象生動。詩人在運用這一手法時善以形象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道理,收到了“善賦者,辭殊而意顯”的效果。如第三章,以走路尋問路人而得不到所問之路,第四間以蓋房子和行人相商而難以成事來比喻天子是非不明,一味和群小商議,聽不到忠言良策,又怎能治國安民呢?末章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處境的險惡和心情的恐懼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含義豐富和概括力極強,許多詩句已演變為成語(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至今為人們所廣泛應用。朱熹在《詩集傳》中也提出“作舍道邊,三年不成”的格言,它源出于《小旻》詩的第四章。這些均說明《小旻》對后世的影響是深遠的。
在語言上,詩人往往使用對偶的手法,力避以賦筆寫詩的平板滯直,缺少變化的弊端。如第四章的“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末章的“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本枪ふ膶?,語言整齊,音調和諧。再如第五章,“國雖靡止,或圣或否。民雖靡謀,或哲或課?!眲t是工整的隔句對。第二章的“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也基本上是比較整齊的隔句對。這種對法,使得詩句在嚴整之中又顯得參差錯落,因為本來是兩兩相對,但由于中間隔著一個句子,所以看上去,儷如不儷,化而不板。由于詩人使用了不同形式的對偶手法,在內容上,它鮮明地表現出相反相關的意思,突出地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態度和褒貶色彩,在結構上,因其整然有序的排列,給人一種神清目爽、句式對稱的美感;在音韻上,它旋律優美,音節和諧,大大加強了詩歌珠走泉流,抑揚有效的音樂美。因此就使得以賦筆鋪敘的平直江面上,平添波瀾,頓生曲折,引人入勝。
上一篇:《小戎》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小明》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