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古風》原文與翻譯、賞析
[唐] 李 白
西上蓮花山②,迢迢見明星③。
素手把芙蓉④,虛步躡太清⑤。
霓裳曳廣帶⑥,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⑦,高揖衛叔卿⑧。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⑨。
俯視洛陽川⑩,茫茫走胡兵(11)。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12)。
〔注釋〕
①本篇選自李白《李太白全集》。古風,即古詩。共五十九首,本篇原列第十九首。②蓮花山,西岳華山的最高峰。華山在今陜西華陰縣。山上有池,生千葉蓮花,傳說食之可以成仙,故名華(同“花”)山。③迢迢,遙遠的樣子。明星,神話中的華山仙女名。《太平廣記》:“明星玉女者,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④素手,白白的手。把,持。芙蓉,蓮花。⑤虛步,在空中行走。躡(nie聶),登,踏。太清,指高空?!侗阕印绕るs應》:“上升四十里,名為太清。”⑥霓裳,云霓制的衣裳?!冻o·九歌·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贝酥赶扇说姆b。曳(ye葉),拖曳。廣帶,寬大的飄帶。⑦云臺,華山東北部的最高峰。⑧衛叔卿,神仙名。據葛洪《神仙傳》說,他服云母成仙。⑨駕鴻,乘鴻。鴻,鳥名,似雁而大,善飛,即天鵝。凌,沖上。紫冥,青紫色的高空,即天空。⑩川,平川,原野。茫茫,沒有邊際的樣子,這里極言胡兵之多。(11)胡兵,指安祿山叛軍。安祿山為胡人,所以當時稱他的叛軍為“胡兵”。(12)豺狼,指安祿山稱帝時的偽官。冠纓,泛指官吏的裝束。冠,帽子;纓,頷下系帽的帶子。盡冠纓,即都做了官的意思。
〔分析〕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軍攻陷東都洛陽。次年的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李白目睹了叛軍的殘暴和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正當叛軍建號稱帝、洋洋自得的時候,他用詩篇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詩分為前后兩部分。
“西上蓮花山”至“駕鴻凌紫冥”,寫李白在幻想中遇仙的經過。
前兩句交代了遇仙的地點——蓮花山和遇到的神仙——明星仙女。緊接著,中間四句就描寫明星的形象。詩人把這個仙女想象得很美:“素手”,寫出了她肌膚的白凈;素手拿著可以使人成仙的千葉蓮花,形象既美,又符合她神仙的身份?!疤摬健薄帮h拂”描寫她輕盈的體態和閑雅的風度。“霓裳廣帶”又寫出了她升天時微風拂煦、飄飄蕩蕩的形象。接著寫明星邀李白去見衛叔卿的情形?!盎谢小倍謱懗隽嗽娙税胄寻雺簟⒊两谔摶弥械那閼B。駕鴻而行,不同于信步逍遙,所以用“凌”字來表現天鵝鼓翅高飛的氣勢。據《神仙傳》說,有一次漢武帝在宮殿中,忽見一仙人乘云車,駕白鹿,從天而降。武帝問他是誰,他回答說:“我中山衛叔卿也?!睗h武帝又說:“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汕肮舱Z?!毙l叔卿默然不應,忽然不知所在。后來有人看到他在華山絕巖上與人下棋。在眾多的神仙中,詩人獨愿去見衛叔卿,正表現了他鄙棄榮利、“天子不得而臣”的性格。
“俯視洛陽川”以下寫安史叛軍攻破洛陽后的情形,生動地刻劃了詩人在仙游之中,眷念祖國和人民而不忍離去的動人形象?!案┮暋彼姡谧x者眼前展現出三幅畫面:一幅是胡兵橫行的情景?!懊C!保瑢懗隽撕?,茫茫一片;“走”字又寫出了叛軍的猖獗。一幅是百姓在流血。“血涂野草”自然是說叛軍殺人很多,血染野草。第三幅是寫偽官的得意之態。“豺狼”二字說明,這些偽官都是國家的敗類,無一好人。
這個時期的李白,經過了長安三年,經過了漫游生活,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已經在現實生活中碰了壁,因此對政治的黑暗、對統治階級自己制造禍亂的過程,有了較深的認識。安史之亂爆發后,詩人更加感情激蕩,他的不滿和悲憤也越發強烈。他只能借對仙人生活的描寫寄托自己的理想,表示自己鄙棄榮利和對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憧憬。然而,詩人是熱愛祖國的,是同情苦難中的人民的。當他凌空仙游、沉浸在理想的自由境界中的時候,還在掛念著祖國和人民??梢哉f,這首詩是通過西上蓮花山遇仙的幻想,表現了詩人對自由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時,詩人深深牽掛著安史叛軍蹂躪下的苦難現實,通過對叛軍橫行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的同情和對祖國的熱愛。
這首詩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在于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浪漫主義用以表達理想和愿望,主要表現在前一部分;現實主義用來描繪苦難的現實,主要表現在后一部分。前后兩部分各側重使用了一種創作手法。而用“俯視”一句,綰聯前后,把仙凡兩種境界很和諧、很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天衣無縫的統一體。寫得若云若霧,似虛似實,想像豐富,境界神奇,充分體現了“想落天外”(沈德潛《說詩晬語》)的特點;在描繪現實的時候,又是那樣真實、生動、形象、自然,儼然是一幅現實生活的真實圖畫。
前寫神仙境界,后寫苦難的現實。詩人未著一字評論,卻使我們清楚地看到了詩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使作品所蘊藏的悲憤和不平也顯得更為強烈、更為突出。這就是對比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評說〕
陸時雍《唐詩鏡》:“有情可觀,無跡可履,此古人落筆佳處。”
陳沆《詩比興箋》:“皆遁世避亂之辭,托之游仙也?!豆棚L》五十九章,涉仙居半,惟此二章(按:指本詩及“鄭客西入關”),差有古意,則詞含寄托故也。”
上一篇:文言小說·戲曲《南柯太守傳》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召公諫厲王弭謗》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