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夢江南》原文賞析
(四首選二)
悲落葉,葉落落當春。歲歲葉飛還有葉,年年人去更無人。紅帶淚痕新。
悲落葉,葉落絕歸期。縱使歸來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且逐水流遲。
屈大均的《夢江南》詞共四首,這里選的是一、二兩首,描述詞人由落葉而生的感慨。
第一首寫詞人于春天見到落葉,怦然心動,由此而想到人生的無常。落葉是生命衰竭的象征,花木本應于秋季落葉,然今于春天即見落葉,遂令工愁善感的詞人頓生悲感,故云“悲落葉,葉落落當春”。春光中的落葉比秋風中的落葉更令人感傷,它使人想起生命的天折與早逝。于是詞人繼而由落葉而想到人生。“歲歲葉飛還有葉,年年人去更無人”二句本于唐人劉希夷《白頭吟》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只是以葉易花,表達了人生匆遽、自然永恒的哲理,以每年落而復生的樹葉反襯出歲月易逝、人生多變的事實,既抒發了自己感物傷懷之情,也暗喻自己天涯飄泊、足跡不定的羈旅生活。花木逢春即發,而人則一去不復返。這種哲學思想在中國詩中是屢見不鮮的,如岑參《韋員外家花樹歌》中云:“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蘇軾《中秋月》中云:“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都是借花月等自然之物的永恒而襯托出人生之無常。屈大均早年為復明之業奔走于燕、趙等地,故此二句中分明有其親身的感受。于是,在結句中詞人注入了一陣淡淡的哀愁,那帶露著雨的紅花,在詞人看來,似乎是新添了淚痕點點,象是在為飄零的落葉悲嘆哭泣。結句由說理而宕開筆去,似說花,又不離人,將詞人的情感與自然糅合為一體,是對落葉的悲憫,更是對人生飄忽的嘆息,以鮮明的色彩與美的形象寄托了詞人深沉的感情與人生哲學。
如果說第一首是由落葉的飄零而想到人的飄泊,那末第二首則是由飄泊而聯想到歸期了。中國歷來有落葉歸根的說法,故詞人自然由落葉而想到了人的回歸。“葉落絕歸期”一句不僅是說在葉落之時自己的歸期未卜,也暗含人不如草木之意,以落葉反襯出自己久客未歸的悵惘。葉落尚可歸根,而遠離家鄉的游子呢?無限愁思,在“絕歸期”三字中逗出。“縱使”二句則折入更深一層:即使將來有一天得以歸去,正值繁花似錦、枝盛葉茂之時,然而物換人異,新枝畢竟不同于舊枝了。這兩句中一種戀舊之情溢于言表,暗喻屈大均不忘故國的遺民心跡,然而終究時移境遷,復明的希望漸漸泯滅,于是詞人說姑且隨波逐流,一任命運而飄泊吧。這一首又似純寫落葉,而人事隱喻其中。從字面看,詞人悲嘆落葉離枝難返,即使他日枝葉復生,繁花滿樹,然已非故物,故落葉隨水飄蕩,不復戀戀故枝。句句寫葉,而又句句有人,詞人身處逆境中的無聊郁悶心境由此委婉地傳出,故況周頤的《蕙風詞話》中評“且逐水流遲”句云:“末五字含有無限凄惋,令人不忍尋味,卻又不容已于尋味。”也說明屈氏于此詞中寄托了無限深情,借落葉而慨嘆人世的滄桑,家國的怨恨。
這兩首詞用語淺顯明了,然而感情卻誠摯動人,可謂語淺情深。作者繼承了傳統的比興手法,將落葉與人的悲愁交織在一起,詞意含蓄深蘊,耐人尋味。兩詞都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哀愁,如果結合屈氏的遺民經歷來看,這種哀愁無疑是明清易代之際不滿現實的士人的一種典型心理,它并非僅僅是個人遭際的反映,而是在愛國熱情受到壓抑、一腔抱負得不到施展之時而發出的一縷低沉的嘆息。
上一篇:《張煌言·柳梢青》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好問·江城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