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渭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①何以贈之?路車乘黃。②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③
【注釋】 ①曰:語首助詞。渭陽:渭水北邊。②路車:諸侯所乘之車。乘(sheng勝)黃:駕車的四馬皆黃。③瓊瑰:次于玉的美石。玉佩:即佩玉。
【譯文】 我送舅父回鄉(xiāng),一直送到渭水之陽。拿什么禮品贈送他?路車一輛四馬皆黃。我送舅父回鄉(xiāng),內(nèi)心無限惆悵。拿什么禮品贈送他?瓊瑰佩玉一齊獻上。
【集評】 《毛詩序》:“《渭陽》,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晉獻公之女。文公遭驪姬之難,未返而秦姬卒。穆公納文公。康公時為太子,贈送文公于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詩也。”(《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卷六)
宋·朱熹:“舅氏,秦康公之舅,晉公子重耳也。出亡在外,穆公召而納之。時康公為太子,送之渭陽而作此詩。《序》以為時康公之母穆姬已卒,故康公送其舅而念母之不見也。或曰,穆姬之卒不可考,此但別其舅而懷思耳。”(《詩集傳》卷六)
清·姚際恒:“秦康公為太子,送母舅晉重耳歸國之詩。《小序》謂‘念母’,以‘悠悠我思’句也。未知果然否?《大序》謂‘即位后思而作’尤迂。‘悠悠我思’句,情意悱惻動人。往復(fù)尋味,非惟思母,兼有諸舅存亡之感。”(《詩經(jīng)通論》)
清·牛運震:“平平寥寥,動人骨肉之感。全不說出,卻自感慨深長。……詩有貴介英雄氣。”(《詩志》)
清·方玉潤:“康公送別舅氏重耳歸晉也。詩格老當(dāng),情致纏綿,為后世送別之祖。令人想起攜手河梁時也。”(《詩經(jīng)原始》卷七)
近·陳延杰:“《集傳》云:‘穆姬之卒不可考,此但別其舅而懷思也。’朱子說詩,簡潔明快,無揚滯之病者,此類是也。余嘗讀是詩,情意勤拳不已,自可動人,慨然想見攜手渭陽之狀,蓋離思蒼然矣。《序》又以為康公即位后追作者,亦謬。殊不知此詩是寫當(dāng)時情景者。”(《詩序解》)
今·陳子展:“《渭陽》,秦康公見舅思母,送別舅氏之詩。”(《詩經(jīng)直解》卷十一,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
【總案】 本詩是秦康公做太子時送別舅父重耳所作,抒發(fā)了與舅父的依依惜別之情,也有念母之思。全詩二章,寥寥八句,但意緒微婉,情致纏綿,在《詩經(jīng)》為數(shù)甚少的送別詩中彌足珍貴,可與《邶風(fēng)·燕燕》媲美。
上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選十一首)·爍爍三星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