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猷·南歌子》原文賞析
秋思
蓬鬢驚堆雪,衰容艷拒霜。莫持瓊管弄清商,吹得萬千林葉、一時黃。誰道春如剪,裁成百樣芳。那知秋色是干將,天外群峰處處、割愁腸。
秋思是對春恨而言,人們往往看到秋色的蕭條,而有年華易老之感;看到春光的明媚,而興陌頭柳色之思。所以烈士悲秋、少女懷春,便成了我國詩歌的傳統內容。詞人在這里,也是即景生情,抒發自己“鬢雖殘,心未死”的情懷。詞的上片,從己之衰老寫到葉的黃落,是聯想,也是象征?!芭铘W驚堆雪,衰容艷拒霜”,以整煉工巧之對句,繪出一副龍鐘老人的肖像。他發亂如蓬,鬢白如雪。額上雖有辛苦記錄的皺紋,面龐卻無蒼白枯槁的顏色。著一“驚”字,而驀然發現、出人意表之情,見之言外;著一“艷”字,而事出非分、不勝欣喜之心,溢于言表。詞人把這種特有的感受和意外的發現熔鑄在兩個簡短的詞句中,使人感到情辭兼勝,形神俱備?!澳汁偣芘迳?,吹得萬千林葉、一時黃?!笔且匀~的黃落,象征著人的衰老,是詞人把自己的“老之忽至”跟“木之將落”通過才華橫溢的聯想而連接起來。它與唐代白居易的“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的“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及韋應物的“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是同一藝術構思,但卻更加無理而妙。千林葉黃,與“持瓊管弄清商”有何相干,而硬說是它“吹”的結果。這表面看來是不合情理的,但卻更加婉曲地表達了詞人的情趣,一種天真的美,一種妙趣橫生的聯想,使讀者感到韻味無窮。當然這種聯想,可能與唐明皇的故事有關。據說唐明皇妙解音律,創作過《秋風高》的曲調,“每至秋空響徹,纖翳不起,即奏之,必遠風徐來,庭葉徐下”(見《羯鼓集》)。歷代的詞人在這個原型上,通過新的構思,不斷地加以改造和提高,宋蔣捷的“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賀新涼·兵后寓吳》)是這樣,這首詞也是這樣?!碍偣堋保怯妹烙裱b飾起來的管樂器;“清商”,是哀怨凄涼的音調。宋張孝祥的“湘妃起舞一笑,撫琴弄清商”(《水調歌頭·泛湘江》),王沂孫的“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齊天樂·蟬》),都是用“清商”來表達悲愴凄楚的感情。詞人運用有關典故,渾然天成,脫化無跡,增加了詞的深度,擴展了詞的意蘊,使最復雜的感情,能夠用最經濟的筆墨表達出來,自然是上乘之作。詞的下片,從春的芳菲寫到秋的蕭條,又都是從前人的詩句中翻出新意,愈出愈奇,愈翻愈妙,給人以充分的審美享受。過片的“誰道春如剪,裁成百樣芳”,真有異軍突起,新意迭陳之妙。它是翻用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的詩句,意思是說,那象“并州快剪刀”的春風,裁出來的東西并不都是美的,而是慘綠愁紅,牽愁引恨,“落花風雨更傷春”。這是作“翻案文章”,用翻筆轉出新意,使原意翻進一層,看來相反,實際相成,對立翻迭,相映成趣,給人以更多的回味。這便是吳景旭在《歷代詩話》中所說的“詩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謝疊山所謂‘死中求活’也”。結語“那知秋色是干將,天外群峰處處、割愁腸”,既是呼應上片的“吹得萬千林葉、一時黃”,又是點化唐柳宗元“海畔尖山是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的詩意。“干將”,是利劍的代稱。相傳春秋時吳人干將與其妻莫邪善鑄劍,所鑄之劍鋒利無比,因以干將名雄劍,莫邪名雌劍。這是說,遠處群峰呈現出來的“秋色”象一柄柄鋒利無比的劍,把人的愁腸割得寸寸欲斷。這就在原詩的基礎上,翻出了新意,把抽象的愁苦,化為具體的形象,給人以極其深刻的感受。
上一篇:《朱彝尊·南樓令》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琦·南浦》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