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棟《摘棉花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清]張金棟
涼風吹動八月節,如彈花鈴個個裂。籠云帶雪綴梢頭,盈盈白繭田中稠。農家挈伴摘花去,一朵兩朵次第收。大婦拾來懿筐貯,小姑擷得玄裳兜。日燥風高花盡坼,摘得前頭后又白。并疊將歸略取干,不愁今歲兒號寒。朝換肉,夜換酒,常挾棉花市上走。豪家一日去還租,身上衣衫原露肘。
這首詩用樂府“行”的體裁,自擬新題,表現封建剝削的殘酷。
首句“涼風吹動八月節”寫節令。 “吹動”二字寫得自然生動,富有韻致。春夏秋冬,次第交換,經春而夏,當涼風吹起的時候,金秋八月就來臨了。 “吹動”給人以涼風吹來八月的感覺,象是風也具有了動感意識,并引出棉花開放景象:棉鈴象彈開一樣,在剎那間一齊裂開;株株棉梢花朵連綴,如云一片,如雪樣白;朵朵花瓣充實飽滿,勢若涌溢。棉花在時帶微寒的春季下種,經歷夏季暑熱的鋤草、修剪,如今終于迎來這八月的豐收,這景象該是多么喜人。其中“彈”字用得有神,使人如聽到棉鈴一時間強勁開裂的“吱吱”聲; “籠云帶雪”、 “盈盈”則形象逼真,寫出了棉花開放時雪白一片,鋪滿棉田的動人景象。這些都是沒有實際棉田經歷的人所不能寫出的。
接下六句寫農婦摘棉花。 “大婦”、 “小姑”,竟相采摘。大婦用筐貯,小姑用衣兜,筐兜個個滿。由于太陽暴曬,又刮著風,棉花開得很快,前面剛摘過,后面就又開了。這中間沒有話語,只有動作,顯示出她們勞動的緊張。可是從輕快明爽的詩句中仍然可以透露出她們愉快的心情
再下四句寫農家對日后生活的美好想像。豐收憧未來,勞動添遐思。面對這筐筐兜兜的棉花,想著只要把它們拿回家去,再略加曬干,收藏起來,就算豐收到家了,而這就意味著到了今年冬天,再也不用去憂愁孩子們的號饑哭寒了。到那時,常常帶著棉花到集市上去,又換酒,又換肉,那是多么的輕快、舒坦、愜意。這里作者運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長短句式錯落有致,語調輕捷明快,富于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農家對未來充滿著憧憬的愉快心理。 “豪家一日去還租,身上衣衫原露肘。”最后兩句寫結局,點明主題。農家到富豪之家交租,自己完衣尚無,何論酒肉?詩寫至此,戛然而止,為歡快的音調注上了一個充滿悲情的不協和的音符,耐人回味和想象。
這首詩在藝術上突出的是運用了鋪墊和逆轉的手法。先描繪豐收的喜人景象,再寫農婦摘棉花的緊張,接寫農家對豐收之后的美好想像,語意直貫而下,語調輕松、愉快,直到最后兩句,情調突轉, 出人意外,敘寫了一個悲慘的現實結局。這樣,前面所寫樂情雖多,實際都是為最后的悲情作鋪墊。王夫之《姜齋詩話》云:“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鋪墊的運用,使樂悲相襯,有力地突出了主題。另外,本篇在風格上質樸、自然、流利,富于農村生活氣息,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上一篇:錢澄之《捕匠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放歌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