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澎·賀新涼》原文賞析
塞 上
苦塞霜威冽。正窮秋、金風萬里,寶刀吹折。古戍黃沙迷斷磧,醉臥海天空闊。況毳幕、又添明月。榆歷歷兮云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場客。搔首處,鬢如結。
羊裘坐冷千山雪。射雕兒、紅翎欲墮, 馬蹄初熟。 斜亸紫貂雙纖手, 搊罷銀箏凄絕,彈不盡、英雄淚血。莽莽晴天方過雁,漫掀髯、又見冰花裂。渾河水,助悲咽。
順治十四年(1657) ,順天科場案發,禍及全國。十五年初,禮部磨勘 (復核) 丁酉科鄉試朱卷,劾奏河南省考試官黃沁、丁澎用墨筆添改字句。據《扶荔堂文集選》 (刻于康熙間)記載: 丁澎在閱卷時,發現了李天馥的卷子,拍案叫絕:“此名士也?!彼鲇趷鄄?,閱后把李等前幾名舉子叫到,以他們的卷子為例,講解了 “為詩為古文之道”,并隨手在卷子上用墨筆“更易數字”。誰知,此舉竟觸犯了法規,招致大禍。當年七月十六日被流徙到了吉林尚陽堡。這首《賀新涼》就是寫徙居生活的。
首句“苦塞霜威冽”,突兀而起,邊塞的荒寒、凄涼情形已初現在讀者眼前。尚陽堡位于今吉林省西北,與蒙古接壤,清初為科爾沁右翼前旗,今為吉林省洮安縣。此地屬干旱氣候,一月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16.5度,秋冬之季,風沙彌漫。接著三句,以“窮秋”、“金風萬里”、“寶刀吹折”、“黃沙迷斷磧” 等語,一氣而下,寫戍所的地理自然環境: 秋冬之交,風卷黃沙滾滾而過,迷人眼目,裂人肌膚。這是白天的情景。當時的遣戍者往往“無廬舍,掘地為屋以居”,或只睡一頂帳蓬。他在戍所寫的《夏日移居》八首中有句:“五遷無定宅,逆族卜居難”、“松鼠昏弄月,山鬼夜憎人?!币呀泴懙煤苊靼?。漫漫長夜,伴他的只有如冰的寒月; 聽到的也只有枯黃榆葉的“歷歷”聲,即使借酒消愁,也只是仰臥山崗,面對藍天和隨著狂風而飛過的片片烏云。寂寞、凄涼、孤獨,難忍長夜的煎熬?!爸唤裣⒈憷仙硤隹汀?,是說寂寞催人老,一夜之間,已是“不覺星霜鬢邊白” (晏殊詞句) 。何況,干旱、風沙、沙磧、久未梳洗的兩鬢已經打成結,謫戍者的潦倒形象栩栩如生。
過片“羊裘坐冷千山雪”句,繼上片“只今宵、便老沙場客”和“搔首處,鬢如結”而來?!扒健笔情L白山的余脈,在遼寧西南,此處是泛指,也是特指作者所居的山區。既是續寫謫戍者的形象——身披羊皮襖,孤坐群山雪地,也指遭謫來此已非一日,而是坐冷千山了。接著寫所見的少數民族的生活。作者對兄弟民族懷有很好的感情,他在《塞上曲》六首、《東郊》十首等詩中,以形象的語言,生動刻劃了少數民族圍獵的壯觀場面: “居延雪勁草初肥,放兔呼鷹教打圍,奪得健兒雕羽箭,翻身騎馬疾如飛”,“紫貂斜亸燕支女,白馬橫行壟上兒。別部龜茲兼破陳,都將雙管夜中吹。”這些與此詞下闋幾句的意境是一致的。然而,“壟上兒”能夠理解和同情遭貶謫者此時此刻的生活艱難與內心痛苦嗎?蘇武牧羊一十九年,王昭君遠嫁匈奴……千古史事,英雄淚血,“燕支女”手中的“銀箏”,又怎能彈盡訴絕! “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辛棄疾《賀新涼·詠琵琶》)此境此情,作者所見所聞,能理解的也只是凄涼和絕望。丁澎是杭州人,今日此時,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釣叟蓮娃”的美景,正是賞秋時節。眼望“晴天過雁”,又怎能不引起思鄉情緒呢! 他有妻兒兄弟在故鄉,他們好嗎?他們知道塞上的苦況嗎?路隔千山萬水,戍期未滿,還鄉無望; 難以御寒的毳帳,如鐵的衾枕,有夢也難圓。掀髯細聽,只有河水在嗚咽,抬頭仰望,只見樹梢冰凌串串。絕望、凄涼、悲壯,字字淚血。這是對清廷借科場案迫害知識分子的控訴,思想意義是積極的。
陳其年對此詞的評語是“裂帛一聲,紅珠迸碎。我讀之,便覺耳后生風,鼻端出火?!边@首凄壯的《賀新涼》,是丁澎用血淚鑄成的,是《扶荔詞》中若干“壯詞”的代表,與其小令的氣格完全不同,它繼承了蘇辛豪壯詞風的傳統。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本來就不應當受一門一派的局限,而是博取眾長,以不同的格調寫不同的內容。此外,這首詞也再次證明,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丁澎有五年謫居生活,才有《塞上》這種作品。
上一篇:《龔鼎孳·賀新涼》原文賞析
下一篇:《盛禾·賀新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