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fēng),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揚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這首詞以平易,質(zhì)樸的語言生動的描繪了田園的爛漫春光。在詞人的筆下,繞村的綠樹、漾波的陂塘、圍墻里的茅舍、小橋邊的青旗……無不顯得那么恬靜,那么優(yōu)美,那么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這首詞是采用“移步換形”之法來為讀者展示田園春光的各個側(cè)面的。我們一路讀來,就好象是在一邊展開、一邊觀賞一幅長長的畫卷——《田園春色圖》。
詞人來到村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樹繞村莊,水滿陂塘”的景象。“繞”字使我們聯(lián)想起孟浩然的詩句“綠樹村邊合”所描繪的情景。“滿”字則表明了入春以來雨水的充沛。接著交代了詞人此時的心境:“倚東風(fēng),豪興徜徉”。“東風(fēng)”點明了時令,“豪興徜徉”則說明詞人是乘著興致去信步閑游的。
詞人繼續(xù)向前走,忽然被一座小園子所吸引。“幾許”說明這座園子的規(guī)模不大;“盡收春光”則使我們聯(lián)想到葉紹翁的名句“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的意境。這座園子里有紅艷的桃花、雪白的李花和金黃的菜花,可謂是萬紫千紅、群芳吐艷,使人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和勃勃的生機。
詞人抬頭遠眺,但見“遠遠圍墻,隱隱茅堂”。如帶的圍墻掩映著幾椽茅舍,遠遠望去,依稀可見,宛如一幅充滿野趣的圖畫。詞人慢慢移動視線,又被另外一種景象所吸引:“揚青旗,流水橋旁。”小橋流水,杏簾在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揚”字形象地描繪出酒簾隨風(fēng)旖旎的動態(tài)。“揚青旗”還與前面的“倚東風(fēng)”相照應(yīng),唯其有和煦的東風(fēng),才可見飄動著的酒簾。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穿插交代了詞人的行蹤。詞人走過東邊的岡子,又看到“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的動人場面。詞人用了“啼”、“舞”、“忙”三個字便極為準確地表現(xiàn)了它們各具特點的動態(tài),使我們仿佛置身于鶯歌燕舞、蜂飛蝶忙的喧鬧氛圍之中,感受到春天的生命活力。此句與上片結(jié)句遙相對映,互為補充,猶如用飽蘸濃墨重彩之筆進一步渲染了田園里春光融融、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
詞貴有境界。何謂有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這首詞對于春于景物的描寫可以說是達到了“真”的程度。
怎么才能將景物寫得“真”呢?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總結(jié)了有關(guān)的藝術(shù)實踐經(jīng)驗:“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也就是說必須準確地抓住景物的特征來寫,并要表達出作者對景物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如上下兩片結(jié)句的景物描寫是極為精彩的。這是因為詞人不僅準確地描繪出了鮮花和蟲鳥的特征,而且字里行間充滿著詞人對于這些景物的由衷喜愛。正因為詞人能夠做到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藝術(shù)的境界,所以才能激發(fā)起讀者的形象思維,使他們也同樣地進入作品的境界之中,從而感到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
上一篇:《蝶戀花·清·曹貞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西江月·宋·辛棄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