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鶚·憶舊游》原文賞析
辛丑九月既望,風日清霽,喚艇自西堰橋,沿秦亭、法華,灣洄以達于河渚。時秋蘆作花,遠近縞目?;赝T峰,蒼然如出晴雪之上。庵以“秋雪”名,不虛也。乃假僧榻,偃仰終日,唯聞棹聲掠波往來,使人絕去世俗營競所在。向晚宿西溪田舍,以長短句紀之
溯溪流云去,樹約風來,山剪秋眉。一片尋秋意,是涼花載雪,人在蘆碕。楚天舊愁多少,飄作鬢邊絲。正浦淑蒼茫,閑隨野色,行到禪扉。
忘機。悄無語,坐雁底焚香,蛩外弦詩。又送蕭蕭響,盡平沙霜信,吹上僧衣。憑高一聲彈指,天地入斜暉。已隔斷塵喧,門前弄月漁艇歸。
厲鶚《憶舊游》(溯溪流云去)詞意
這首詞描寫蕭瑟蒼涼的秋色和詞人從中領悟到大自然的契機,抒寫了超邁、灑脫的情懷?!肮P意超脫,胸中無些子俗塵”(陳廷焯《詞則·大雅集》)。
詞序介紹了創作這首紀游詞的經過。辛丑九月既望,即康熙六十年(1721)陰歷九月十六日。西堰橋,在杭州西北。秦亭、法華,皆山名。西溪,在武林山西,“溪流深曲,……凡三十六里。群山回繞,曲水灣環,沙溆蘆汀,重重間隔”(《錢塘縣志》)。河渚,在西溪,“本名南漳湖,又名蒹葭深處?!硯Z縈回,秋深荻花如雪”(同上書)。秋雪庵,“水周四隅,蒹葭彌望,花時如雪。明陳繼儒題曰‘秋雪’”(《西湖梵隱志》)??梢娺@是一個環境幽美的所在。厲鶚是錢塘人,性喜山水,當然對這個地方惝恍留連,他乘舟游歷,寫下了這首詞。
這是一個深秋的時節,秋日清朗明凈的天空感召著詞人,他不禁要去追尋秋的蹤跡?!八菹髟迫?,樹約風來,山剪秋眉。”詞人喚起漁艇,溯溪而上。靜靜的溪水清澄透明,仿佛船不前行而是彩云在飄動,流云告訴我們船行。微風吹來,樹枝輕擺;遠山起伏,有如眉黛,如嗔,如語,如嬌,如訴……“一片尋秋意,是涼花載雪,人在蘆碕?!碧J葦開花,潔白的蘆花象在秋蘆上積壓了厚厚一層白雪,詞人被圍在白茫茫的一片蘆花深處,切身感受著大自然的秋意。蘆碕,蘆塘屈岸?!俺炫f愁多少,飄作鬢邊絲?!焙茏匀坏兀瑥募竟澋那锾旄惺艿饺耸赖那锾?,多少往事,如煙如縷,消散而去,只有兩鬢白發,留下了它的痕跡?!罢咒由n茫,閑隨野色,行到禪扉?!彼季w轉入視線中的浦淑(即水濱),把追憶往事的愁思化入了茫茫的蘆蕩之中,解散了愁思。往事隨它去,由閑逸的心情伴隨著自在的景色,逍遙地來到秋雪庵門前。上闋的風景描寫具有特色,它把握了蘆蕩秋天的主色調——蒼白色。清溪、流云、遠山,是蒼白的背景;涼花載雪,鬢邊絲,是白的亮色;浦淑蒼茫,則是蒼白色的基調。蒼白色的色調,形成了蒼茫的畫面,寫出了秋天肅殺的特征,也襯托出詩人蒼老、澹泊的心境。
澹泊之景怡養了恬淡之心,詞人在秋雪庵驀然回首,見諸峰蒼然如出晴雪之上,頓時物我兩忘?!巴鼨C”。心再無紛競,淡焉漠焉?!扒臒o語,坐雁底焚香,蛩外弦詩?!痹~人悄然無語,焚香獨坐,心境異常平靜。看鴻雁飛過,聽秋蟲歌鳴。蛩,蟋蟀。弦詩,即弦歌,古代依琴瑟而詠詩。靜觀默坐中,不再只是用眼睛看秋色,而是用內心來感受秋意,感受整個宇宙,默默地領悟大自然的真諦。于是詞人的第六感覺聽到了大自然萬籟之聲:“蕭蕭響”。這天籟聲似風吹蘆葦聲,又似棹掠波浪聲,還似秋霜下降聲——這神秘的、發自宇宙深處的聲音!詞人的第六感覺也感受到了秋天的霜信,悄悄地降臨在詞人僧衣之上——這似有似無、確有確無的詭異的物質!也許,這就是大自然給予的啟迪吧?!“憑高一聲彈指,天地入斜暉?!庇谑菑椫敢宦暎锌臻L嘯——他頓悟了大自然、人生的真諦。彈指,佛教儀,以手作拳,屈食指,以大拇指捻彈出聲,表示許諾、贊嘆、告戒等意?!耙迅魯鄩m喧,門前弄月漁艇歸?!钡酱?,心境已經為之一洗而凈,當清朗的月亮升上天際,波光蕩漾之時,詞人已經欣然、翩然乘舟歸去。
這首詞字句清遠,聲調諧和,讀來使人心境澄明。譚獻評曰:“白石卻步。”(《篋中詞》)徐珂云:“樊榭詞生香異色,無半點煙火氣,如入空山,如聞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得之者。”(《清代詞學概論》)然細品此詞,覺得詞人絕非仙風道骨,灑脫之儀表中揣著一顆尚未完全脫離塵世的心。陳廷焯說得好:“樊榭詞拔幟于陳(陳維菘)、朱(朱彝尊)之外,窈曲幽深,自是高境。然其幽深處在貌不在骨……故色澤甚饒,而沉厚之味終不足也?!?《白雨齋詞話》卷四)
上一篇:《況周頤十首·壽樓春》原文賞析
下一篇:《厲鶚·憶舊游》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