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蝶戀花》原文賞析
出塞
今古山河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納蘭性德在廿二歲考中進土以后,被康熙帝選為侍衛,從此他就一直隨侍在康熙身邊,多次隨駕出巡,塞北江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在江南,他陪侍皇帝領略水鄉秀美景色; 在北方他隨同狩獵,奔馳逐鹿。與此同時,當經過古戰場和前代陵寢時,他就禁不住要發出無限感慨,并形之于吟詠。作為一位開國不久的王朝貴族公子,他的愛情詞寫的纏綿悱惻,并不使人奇怪,倒是他隨駕出巡、沿途憑吊古跡所發出的興亡之感,很值得注意,這說明他對王朝命運的關懷,對其間的矛盾和危機懷著惴惴之心。他并不是一位浮華的貴胄公子,而是具備文才武略而又不愿卷入政治漩渦中去,因此只能用佛老思想來沖淡他的憂慮,他在自家華屋之間修成幾間茅屋,“問我何心,卻構此三楹茅屋”。
(《滿江紅》)又想借學佛談禪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山中一聲磬,禪燈破寥廓。”(《山中》)正因為他的思想如此復雜,因此他的某些作品也寫得感慨良多,含蘊頗深。
首句“今古”兩字,包括古往今來,接著指出多少顯赫人物,或長期、或短暫地以武力占領這片大好江山,但是,誰都知道沒人能夠永久地據有這些地方。在畫角聲中,矯健的牧馬人追逐著奔馳的馬群,作者眼前仿佛浮現出古戰場上戰土們騎著高大的駿馬馳突沖殺的場面。“滿目”兩句,詞筆轉回目前,但見平沙萬里,荒漠凄涼,誰來訴說曾經在這兒所發生的一切呢?西風颯颯,似乎在沉重地嘆息著,但四周似乎什么也沒有發生過,只有那幾株楓樹,又一次被西風染紅了葉子,使人聯想起為爭奪這片土地鏖戰廝殺時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象;這些紅葉,又一次把人帶進了對歷史的追憶。
下片結合出塞題意,在這條塞外古道上,曾經出現過“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那些勇武善戰的將軍; 也印下了王昭君出塞和親時的足跡。“幽怨” 句雖云“應無數”,但似專為昭君而言。杜甫《詠懷古跡》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作為漢家宮女,昭君受到中傷,滿腔幽怨無處訴說,但出塞后成為匈奴閼氏,平息了塞外的烽煙,名垂史冊。如今她所安息其中的青冢,在夕陽的斜照下依然閃耀著動人的光輝。
末尾總括全詞,在吊古時自抒懷抱。王昭君在漢宮和塞上的史事,可說是有聲有色,不同凡響,留下青冢供人憑吊,自己對之亦是欽佩不已。末句不作情語而以景語作結。晚秋時分,冷雨才過,作者駐馬凝思,四周風物依舊,而人事全非。唯有西邊夕陽余暉,仍然灑遍深山之上,詞意深沉含蓄,且有弦外之音。
上一篇:《陳子龍·蝶戀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蔣春霖十首·蝶戀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