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與翻譯、賞析
僵臥孤村不自哀①,尚思為國戍輪臺②。夜闌臥聽風吹雨③,鐵馬冰河入夢來④。
【注釋】 ①僵臥:直挺挺地躺著。②戌(shu樹)輪臺:防守邊疆。輪臺,縣名,在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內。這里泛指邊境。③夜闌:夜深。④鐵馬: 披著鐵甲的戰馬。冰河: 封凍的河流。
【賞析】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于1192年,詩人時年68歲。從1189年底開始,他被迫退閑在故鄉山陰居住,這時的環境與他以前在四川軍旅中的生活是迥然不同的。他曾賦詩云: “年來詩料別,滿眼是桑麻。”(《倚仗》) 但是,抗擊金兵、收復國土的愿望仍然縈繞于心。
“風雨大作”這個自然現象曾經不只一次地被詩人作為詩的題材,有的是反映風雨損害農作物而引起他的憂慮,這里則是寄寓著詩人殺敵救國的滿腔熱情。
首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僵臥”,從字面看,是“躺著不動”,但從陸游這時期總的健康狀況來看,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如果聯系下文理解,當指因屋外風雨交加,屋內氣溫很低,詩人躺在床上,四肢冰冷發僵而言。屋外風雨大作,屋里詩人僵臥,對此情況,他并“不自哀”。“不自哀”是這句的重點,不為自己這種生活上的艱難境遇而悲哀。那么,他認為可悲哀的是什么呢?詩里沒有正面說出,但從緊接著的“尚思為國戍輪臺” 來看,很清楚,他覺得可悲哀的是由于當權派妥協投降,國土淪喪,救國無人。正因為如此,他才還想以68歲的高齡再去為祖國守衛邊疆。諺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耿耿于懷的是抗金救國的愿望未能實現,因此,他常常在夢幻中寄托這種思想感情。詩集里記夢的詩不少。如“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招亭關”等等。下面兩句,也是記夢。“夜闌”一句是引起做夢的原因,“鐵馬”一句是夢的內容。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冷的夜晚,詩人失眠了,很晚很晚,他仍睡不著。聽著那北風呼呼地吼叫,凍雨打著門窗,這聲音仿佛鏗鏘作響,聽著聽著就進入了夢鄉。耳邊的風雨聲變作了詩人手持武器與敵人交鋒的金屬撞擊聲,而詩人冰冷的身體使他仿佛就置身于河流已經封凍的北方戰場了。
從這詩里,我們看到: 詩人這時雖已退隱,而且年老力衰,但是仍然燃燒著要為國家效命疆場的熱情。詩的語言曉暢平易,精練自然。前人對陸游的七絕曾有 “淺意深一層說,直意曲一層說” 的評語 (轉引齊治平《陸游傳論》107頁),在這首詩中也能看到,例如“不自哀” 是 “淺意”;“戍輪臺”是“深說”。至于 “直意”與 “曲說” 則表現在前二句與后二句的關系上。就本詩的主旨而言,前二句已經表達得很明確了,這就是“直說”。但是如果僅僅寫到這里,則不僅不成為一首七絕,而且詩意也就大為遜色。正是由于有了后二句,寫了夢境,才使這詩的主題深化了,感情更深沉了。這種通過對夢境的記敘來深化主題的做法,在陸詩中屢見不鮮。據前人核計,他的記夢詩有99首之多。當然,這是由詩人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決定的,因他的抗金理想在現實中無法實現,郁結心中,所以才常常在夢中出現,并非為寫夢而寫夢。
上一篇:《出塞(其一)》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