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甫·[中呂] 十二月過堯民歌
王實甫
別情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①,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②。
【注釋】 ①飛綿: 即柳絮。②摟帶:縷帶,即衣帶。
【鑒賞】 以《西廂記》彪炳文學史的王實甫,散曲創作也極負盛名。《別情》是王實甫僅存的一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少見的佳作。曲子寫的是一位女子思念遠離的情人,深鎖閨閣重門,卻難以掩飾內心的愁悶。面對楊柳、桃花、暮雨、黃昏,無時不在觸景生情,不知不覺人都消瘦了……
男女別情,在歷代的詩詞歌賦中,可謂是俯拾皆是。王實甫是怎樣將傳統的題材寫出情趣呢?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開曲點題,將 “別情” 的主旨和盤托出。主人公面對 “遙山”,遙山層巒疊嶂遮望眼; 面對 “遠水”,遠水波光粼粼動離情。這兩句不僅點明所思之人相距之遙,更渲染出了一種氣氛,烘托出女主人面對遙山、遠水的一種悵然若失的孤寂情緒,似乎連山水都染上了深深的離情別緒主人公處處觸景生情,楊柳堆煙,飛絮漫天,恰似在她心頭滾滾飄飛; 桃花盛開,一片殷紅又像是醉酒佳人的嬌態。這一切無不使她感到青春正好,卻匆匆流逝,紅顏不可長駐,因此,從內心流露出縷縷愁緒。正是暮雨紛紛之時,她困守在閨閣重門之中,發出一聲又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怕黃昏” 道出苦苦相思遠非一日,每到黃昏暮色就更加傷懷,“不銷魂” 只能是自欺欺人。日夜流淚,新啼痕蓋住舊啼痕,思念的人早已柔腸寸斷,想那千山萬水之外的心上人不也是一樣苦苦相思的斷腸人么?
此曲最突出的藝術特點是善于描摹景物,醞釀氣氛,用以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前半部分反復運用疊字,極大增強了女主人公傷情感懷的氣氛和悱惻幽怨的情懷; 后半部分用反復和排比,直接深入到女子的內心世界——具體刻畫黃昏時節女主人公的悵惘心境。前、后兩部分渾然一體,含意深幽,頗有《西廂記》 的風格,足見作者詞曲功力之深。
上一篇:任昱·[中呂]上小樓·隱居|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曾瑞·[中呂]喜春來·閱世|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