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八歸》
秋江帶雨,寒沙縈水,人瞰畫閣愁獨。①煙蓑散響驚詩思,還被亂鷗飛去,秀句難續。②冷眼盡歸圖畫上,認隔岸、微茫云屋。③想半屬、漁市樵村,欲暮競燃竹。④
須信風流未老,憑誰持酒,慰此凄涼心目。一鞭南陌,幾篙官渡,賴有歌眉舒綠。⑤只匆匆眺遠,早覺閑愁掛喬木。⑥應難奈,故人天際,望徹淮山,相思無雁足。⑦
【注釋】 ①寒沙:指秋冬時節的沙岸。庾信《上益州上柱國趙王》:“寒沙兩岸白,獵火一燈紅。”縈:迂曲。瞰:遠望。②煙蓑:煙雨中披蓑衣。鄭谷《郊原》詩:“煙蓑春釣靜,雪屋夜棋深。”此處指漁父。散響:撒網落水有聲。詩思:指賦詩之情思。韓偓《曲江夜思》:“大抵世間幽獨景,最關詩思與離魂。” ③微茫:隱約模糊。云屋:蒼黑若云之狀。班婕妤《自悼賦》:“仰視兮云屋,雙涕兮橫流。” ④漁市樵村:韓駒(一作完顏亮)《昭君怨》:“昨日樵村漁市,今日瓊州銀渚。”燃竹:柳宗元《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⑤“一鞭”三句:南宋人使金,先乘船,后乘車。歌眉:歌者之眉。白居易詩:“酒面浮花應是喜,歌眉斂黛不關愁。”舒綠:梁簡文帝《書案銘》:“漆華映紫,畫制舒綠。” ⑥喬木:木之高而上曲者曰喬木,此處指故鄉。《孟子·梁惠王》:“所謂故國者,非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江淹《別賦》:“視喬木兮故里,訣北梁兮永辭。” ⑦故人:指同社詩友高觀國等人。淮山:指揚州一帶的山。揚州為當時淮南東西兩路的治所。雁足:傳說鴻雁可以傳書信,見《漢書·蘇武傳》。無雁足,即無人傳書。
【譯文】 茫茫大江,瀟瀟秋雨,寒沙縈繞著水曲。登江亭遠矚,我感到羈旅孤獨。風濤里,有撒網扁舟,與浪相逐。這聲響,擾我詩興,又見亂鷗飛去,使我佳句難續。抬望眼,江面江村,已入詩情畫幅。隱約處,隔江漁火,樵村漁市,黃昏燃竹。
自信風流未老,有誰能持杯勸飲,安慰我此時凄涼的心曲。幾日舟行,幾度鞍馬,幸有歌酒,舒我心目。而今朝極目遠眺,只覺憂愁掛在高樹。實難忍,故人遠隔千里,欲言何能訴說?雖望斷淮山,欲寄詩情,何來雁足?
【集評】 清·李調元:“還被亂鷗飛去,秀句難續”……此皆史氏碎金也。”(《雨村詞話》卷二)
清·陳廷焯:“筆力直是白石,不但貌似,骨律神理亦無不縱,后半一起一落,宕往低徊,極有韻味。”(《白雨齋詞話》)
清·況周頤:“此闋與《玉蝴蝶》皆較疏雋者”。(《蕙風詞話》卷四)。
近代·俞陛云:“旅泊懷人之際,煙蓑響雨,驚起閑鷗,攪人詩思,寫景幽悄。詩既未成,唯有遠眺江山天然圖畫,以消遣悶懷。‘微茫云屋’四字有東坡‘屋小如漁舟,蒙蒙云水外’詩意。下闋雖換一境,亦即前意。頻歲山程水驛,到處遷流,野店聞歌,孤篷聽水,同是解客途之嶺寂,但望斷淮山,而故人天際仍莫慰其客愁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唐圭璋:“此首寫景神似白石。起寫秋江寒沙之景。‘畫閣’一句,統括全篇。‘煙蓑’三句,寫江中動態。‘冷眼’四句,寫隔岸遠景。換頭,自嘆飄零,借酒寬慰。‘一鞭’兩句,借人寬慰,皆縮筆,‘只匆匆’兩句,又從以上兩層寬慰放開,說到眺遠生愁。末句,更深入,說到故人無信,‘望徹淮山’,與篇首‘人瞰畫閣愁獨’相應,章法完密”。(《唐宋詞簡釋》)
【總案】 這是史達祖隨李璧、林仲虎使金途中的作品。就詞中反映的時間節令來說,當是詞人賀金天壽節(九月初一)后返程到達泗州渡淮之前的作品。時間大約為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十月上旬左右。詞人親身目睹了滄陷區“風鵲殘枝,露蛩荒井”(《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以及“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的悲涼景象,心情十分壓抑,因此這首詞寫得沉郁悲涼。“早覺閑愁掛喬木”一句,微露興亡之感。楊萬里《初入淮河西絕句》中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每位南宋愛國者,置身宋金分界的淮河時,往往都會有同樣的感受。
上一篇:辛棄疾《八聲甘州》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