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商英《詠五臺山東臺》原文與賞析
張商英
迢迢云水陟峰巒,漸覺天低宇宙寬。
東北分明沉大海,西南咫尺望長安。
圓光化觀珠千顆,旭日初升火一團。
風雨再從巖下起,那羅洞里有龍蟠。
五臺山之五峰,皆雄偉壯麗又各具特色,而東臺則更是奇特無比,登峰可望云海蒼茫,或說能見大海,故亦稱望海峰。從北宋詩人張商英的《詠五臺山東臺》中可使讀者領略到東臺高峻奇偉、云霧茫茫、佛光縈繞的景致。
詩的一開頭就起筆中題,將東臺之高奇表現得恰如其分。詩人登峰仿佛在云中行走。“迢迢”,遙遠之意,這里既說明了詩人登峰路途的遙遠,又反映了云海無邊無際,峰頭則高入云端。詩人一邊登峰,一邊眺望四方,產生的感覺則是“天低宇宙寬”,隨著詩人登峰高度的上升,仿佛天漸漸低了下來,而視野卻更為開闊。正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此時,詩人的胸懷自是博大無極。這兩句,首先將讀者引到峰頂,為博覽東臺的磅礴氣勢選擇了極好的位置,也為讀者進一步欣賞東臺偉奇的氣象拓寬了心界。
頷聯“東北分明沉大海,西南咫尺望長安”,分別從不同的方向來寫東臺的氣勢。從東北方向望去,目光沉入茫茫的云海之中,看到的分明是波濤翻滾、勢卷天河的大海; 向西南望去,遠隔千里的長安近在咫尺,其實質是在表現東臺之高。站在高處遠望,目無遮攔,仿佛一切就在眼前。這兩句,雖是夸張,卻使人如臨其境,如親身體驗,起到極好的表現效果。
以上四句,分別從登峰的感受與不同方位的眺望,表現了東臺高峻雄偉的特點,以下轉向對東臺臺頂寺廟神洞的描寫。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集萃了東方佛教文化的精華,東臺亦是如此。“圓光化觀珠千顆,旭日東升火一團”,“圓光”是佛家所說菩薩頂上的光環,既是威嚴神圣的象征,也是智慧洞悟的反映。在晴朗的早晨,霧氣繚繞,旭日如一團火冉冉而升,在陽光的映照下,四處的廟宇好像凝聚了佛頂神圣的光環,看似瑰麗的珍珠,奕奕生輝。本聯極自然地寫出了佛寺那種奪人的神秘氛圍,反映了其輝煌壯麗的特色。
尾聯“風雨再從巖下起,那羅洞里有龍蟠”則照應開首、襯托了東臺的雄偉險峻,卻又含蓄自然地點明了東臺神秘巍峨的原因。風雨本自高空起,而詩人卻說從巖下起,可見峰之高峻了。“那羅洞”位于東臺東面的那羅延窟,傳說是菩薩居住的地方,里面有龍蟠踞,并能興風作雨,難怪東臺如此雄偉,如此奇特。這里雖是詩人的想象,卻結合傳說,把本來虛幻的事物寫成確有其事,更增添了東峰的神秘色彩。
整首詩寫得自然流暢,將想象與現實、夸張與存在很好地揉合在一起,表現得天衣無縫,渾圓融洽,極具感染力,讀來如親臨峰頭,感受著云霧、大海、佛光、旭日、風雨,使讀者馳騁想象,落想天外,為東峰瑰麗神奇的景致所深深吸引。在哲理詩風盛行的宋代,此詩頗有唐詩韻味。
上一篇:王思任《剡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劉象《詠仙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