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杯池
位于宜賓市岷江北岸的天柱山下,為北宋著名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所建。《宜賓縣志》記載,池為北宋黃庭堅于元符元年(1098年)謫居戎州時,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之意而建。池鑿于天然巨石的峽谷內,池位于谷底,呈九曲形,周圍置有石凳,谷底小溪流經九曲池后入石縫。黃庭堅及其友人經常圍坐池旁,流杯飲酒,賦詩和唱。元末漸廢,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修復。峽谷長52米,谷壁最高處13.9米,谷底最寬處7米,池長5.2米,寬0.55米,池旁石壁上有黃庭堅手書“南極老人無量壽佛”真跡及宋、元、明、清歷代名人詩詞、書法、石刻遺跡98幅,最早者為宋“淳熙已酉年(1189年)”其書法藝術和雕刻技巧及詩文內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四川新都狀元楊慎題寫的“勝概”二字,款識可辨。在距池旁不遠的岷江邊巨石上,還有黃庭堅書刻的“鎖江”題記,旁記“山谷”款識清晰可見。流杯池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流觴曲水”為宜賓八景之一。
〔古詩文賞析〕游 流 杯 池明·李春先
誰將怪石劈為門,引入煙霞勢欲吞。
水有源頭通玉液,人從谷口泛金樽。
座間羅綺山花簇,席上笙簧鳥語喧。
曲折勸酬情不盡,喜看明月轉江村。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李春先與友人雅集流杯池即興紀游之作。其稱勝也,氣度不凡;其寫景詠懷也,曲盡宜賓流杯池風物之妙。在池上石壁諸多題詠中,是詩足稱翹楚,無怪四百多年來,它一直在邑人中傳誦不衰。
這首詩首聯起勢雄奇,有吞吐三江的氣概。首句設問,問得奇突,如絕嶺奇峰,平地崛起:是誰把一塊撐天怪石攔腰斬斷,劈為一道門戶?是天工?還是人力?是巨靈鑿峽?還是武丁開山?只一問,便給讀者許多遐想。這一問不僅問得奇妙,而且問出了宜賓流杯池的特色。宜賓流杯池與別處的流杯池有同有不同。其相同者,一如《蘭亭集序》所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其不同者,是宜賓流杯池建在一個天然石峽中。原來建池處橫亙一塊嶙峋怪石,其大如丘,中間截然斷裂,狀如斧劈。兩邊石壁對峙,洞啟若門;頂上榕樹垂蔭,清幽絕俗。九曲杯池,就座落在這個石峽谷底。首句可謂集妙想貼切于一體,一箭雙雕。有了好的起句,第二句還要接得好,不然就難乎為繼。第二句設想得更為奇妙。緊承上句“石劈”,“引入”了煙霞萬頃,“引入了”無限遐思,同時也就引入了讀者的萬千想象,使得這方寸谷底,充滿了無限生機。就是這樣,詩人意猶未足,更添上了“勢欲吞”三字。三字一下,那道意象中“劈出的門”就生命化了。這個“吞”是“氣吞吳楚”的“吞”,是“勢吞萬里如虎”的“吞”。有這一“吞”,意境全出。有如一串動作的貫珠,光華流走,愈出愈奇,不但可以使山川生色,巖泉生靈,亦令讀者精神為之一振。
頷聯以下,進入了對宜賓流杯池的精雕細鏤。
“水有源頭通玉液,人從谷口泛金樽。”多么精美的一聯,生動、流麗,對仗工穩,而且富有韻致地把宜賓流杯池的特色和盤托出,如數家珍。
這一聯上句寫水,用“水有源頭”四字,準確地先把宜賓流杯池水的特點揭示出來。水有源頭,便是活水而不是沉潭,方可泛杯。水有源頭,便是谷底自然泌出,而不必引自別處“清流激湍”。在這里,詩人緊緊抓住宜賓流杯池自有水源的特點,寫出了是“這一個”流杯池而絕非其它,寫出了這個流杯池的“個性”。玉液是“玉精”,呈“瓊蕊之精氣”。通俗的說法是“仙露靈泉”,這兒的曲池就直通“仙露靈泉”,你看,這豈不仙氣十足!所以這句的妙處是寫實而又空靈,夸飾而不失實。上句如此,下句亦復如此。“人從谷口泛金樽”,只有宜賓流杯池才座落“劈石為門”的神奇谷口,讓人們去“泛金樽”……短短十四字,傳盡宜賓流杯池之神,寫盡流觴九曲池的風韻。
頸聯緊承頷聯,進一步鋪敘流杯席上的情景。如此美妙的處所,如此高雅的聚會,座間應該覆以羅綺重茵,席上應該伴以笙簧鼓樂。然而不要忘記,來此聚會的這一群人全是清寒自守有如詩人一樣的高人名士,而不是達官顯宦,闊老豪紳。所以只能以簇擁座間的山花當作席地錦褥,把婉轉喧鬧的鳥語當作侑酒笙簧。前句寫色,是羅綺山花;后句寫聲,是笙簧鳥語。兩句合攏來,把一個寒素清樸的聚會,寫得有聲有色,富麗堂皇。
詩到這里便可以從容收煞。
“曲折勸酬情不盡”,先把高會的盛況補收一筆。“曲折”,語意雙關,既可解作委婉,那就是席間委婉的勸酒,委婉的唱酬,淡酒新詩,自然有不盡之情,相對傾吐。
至此,全詩悠然而止,余音繞梁,似把這次盛會的不盡之情和巖泉的清秀之氣柔曼地深沉地蕩在讀者心上……
(蘆 管)
上一篇:描寫《洪桂山》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淹城遺址》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