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菩薩蠻》原文賞析
秋風裊裊飄梧葉,博山爐里沉香熱。綠綺手中彈,揮弦《白雪》寒。明珠聲一串,變作英娥怨。風雨暗瀟湘,哀音應指長。
此詞作于明亡后,旨在感念故國。上闋寫秋夜彈琴。第一句寫室外秋風之肅殺。透過裊裊秋風中飄墜的梧葉,我們似乎可以看見一雙憂怨的眼睛。“悲哉,秋之為氣也”(宋玉《九辯》),秋天是慘淡的、令人感傷的季節,秋風落葉更容易引發傷心人悲涼落寞的情思。此句以秋風凄思為全詞定下了傷感的基調。第二句寫室內景象之深靜沉悶。“博山爐”,即香爐,舊題漢劉歆《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飛動。”“沉香”是一種奇香。《南州異物志》:“沉水香出自日南(今越南順化等地),欲取當先斫壞樹,著地積久,則自朽爛,其心至堅者,置水則沉,名曰沉香。”“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人間詞話》),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內心的騷動和凄苦,為下文寫彈琴事創造了特定的氛圍。
三、四兩句,寫揮弦彈琴。三國魏阮籍《詠懷詩》有“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之句,古人沉悶無聊,有郁塞于懷不能吐者,往往達之于琴。詞人于秋風落葉之季,爐煙繚繞之時,中心悲慟,故操琴宣泄。“綠綺”,漢司馬相如琴名,此泛指琴。《白雪》,古曲名,此借指凄怨之調。一“寒”字與上“熱”字相對,透露出詞人內心所受的煎熬。
下闋寫琴聲所傳達的懷抱。一、二兩句承上,“明珠聲一串”,形容琴聲圓潤如明珠流轉。以明珠借喻琴聲古已有之,白居易《琵琶行》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者是也。本來聲音乃虛幻之物,極難捉摸,用有形有色的明珠喻之,抽象即顯現為形象。“英娥”,即女英、娥皇,是堯之二女,嫁為舜妃。傳說舜南巡死于蒼梧,葬于九疑。女英、娥皇追至,望蒼梧而泣,淚灑竹斑。“英娥怨”三字,是一篇之作意,遺民之恨,呈現于毫端。第三句“風雨暗瀟湘”,亦承上。“風雨”,既是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也象征政治上的風云變幻。“瀟湘”,關合“英娥”。傳說娥皇、女英溺死于湘江,化為湘水女神。“瀟湘”即湘水與瀟水的合稱,這里借指九州山河。一“暗”字寫盡明亡后生靈涂炭、山河變色的凄慘景象,蘊含著作者的滿腔悲憤。“哀音應指長”,補寫上句亦屬琴聲之藝術效果。“哀音”,指充溢著亡國之恨的悲苦琴音。“應指長”,亦即“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之意,只不過,這個情借助的不是“言”(詩文)而是琴來表達的。
這首詞情真意切,遺民之恨,哀感無端。寫作手法上亦有高明之處。上闋寓情于景,敘事繪景的成分多些,下闋吐露胸臆,抒情寫意的成分多些。而把上、下闋有機地綰合在一起的,則是琴。“琴”貫穿全詞,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是全詞的關鍵和樞紐。
上一篇:《葉衍蘭·菩薩蠻》原文賞析
下一篇:《徐燦·菩薩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