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浪淘沙》原文與翻譯、賞析
[南唐] 李 煜
簾外雨潺潺②,春意闌珊③。羅衾不耐五更寒④,夢里
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⑤。獨自莫憑欄⑥。無限
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本篇選自《南唐二主詞》。與《虞美人》同一時期所作。②潺潺(chanchan蟬蟬),雨水聲。③闌珊,衰落、殘盡。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與此意同。④衾(qin親),被子。羅衾,絲綢被子。⑤一餉,一食之頃;即“片時”之意。⑥莫,一作“暮”。⑦《顏氏家訓》:“別易會難,古今所重。”此用其語意。
〔分析〕
這首詞,一般編集的人也都認為是李煜的絕筆之作,這大致是不錯的。李煜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一腔悲怨之情,在這首小令里得到了盡情的抒發。
全詞分上下兩片,文字也較淺顯,沒有太難懂的辭語,而意義卻很深厚。在寫作手法上也有特色。首句起筆“簾外雨潺潺”是實寫,雖并不使人感到突然而來,但不能讓你不想:這簾外的雨聲是誰感覺到的呢? 緊接著是交代了感覺到這一現象的人,誰呢?是“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人。這個人在睡夢中,由于感到寒冷,凍醒了,夢破了。于是聽見“簾外雨潺潺”,從雨聲想到春天將過,“春意闌珊”。先點出景,再交代觀景的人,并把這個人鋪敘一番,這是倒敘法,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其次,這首詞全篇只有一句“簾外雨潺潺”是寫景,其余各句都是抒情,而在抒情中,景也自寓其中,無處不是情,也無處不是景,情景交融,自然妙合。
這首詞,上下片的句數是一致的。上片我們已經談到它是以倒敘法寫的。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作為亡國之君的人,感到夜深身寒被凍醒了,連甜夢也做不成了。他多么留戀那夢里的一剎那的歡樂啊! 李煜這個荒樂的帝王,在江南小朝廷里,歌筵舞宴,軟語偷情,多少荒唐事,在他認為是歡樂的。然而這一切都成為過去了,只有在虛幻的夢里能求得再現,而夢又被凍醒了。對他來說,真是“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浪淘沙》)。何以自遣呢?上片就是以這樣的感情回腸蕩氣地寫出來的。下片,則是宕開一層的寫法。“獨自莫憑欄”,是自我勸戒。為什么要這樣呢? 因為“無限江山”已經全部屬于他人了,怕見這失去的大好河山。而自己——昔日的帝王,現在已經當了俘虜,成為囚徒,怎能不痛心呢? 這兩句是自為呼應,表現出無限傷心。而“無限江山”這一句,更是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江山是實物,無限是虛指。這里面含有多少情意,耐人咀嚼,我們也可以體會這“無限江山”是遼闊遙遠,他再也看不到故國了,因而勸戒自己,“獨自莫憑欄”。總之,是別離了,離開故國了。“別時容易見時難”,這本是古人詩句中常用的詩意,所謂“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才得相逢容易別”(戴叔倫《織女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等等都是。而在這里,李煜的這一詞句,和他的“最是倉皇辭廟日”(《破陣子》)的情景聯系起來看,再結合他現在的處境,今昔對比,實際上是最后一別,永無見期,這種離別的悲痛,既不能抑止,又不能解脫。眼見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逝了,花兒謝落了,春天過去了,這些都了了,再跟上一句,“天上人間”,似乎是不了了之,實際上是暗含著人也了了。一切都了了,真是肝腸斷絕,遺恨無涯。這“天上人間”,歷來解說很不一致,有的說指的是從前像在天上,而今落降人間,這是可以備一說的。有的又說“天上人間”,是并行而不作抑揚的。也有人認為是天差地遠,天地之隔的。我們結合上下文來看,天上人間,實際上是天人之隔,和“別時容易見時難”相呼應,跟“流水落花春去也”直貫下來,所說的還是別離情事,是永久相隔的意思。詞就是這樣戛然而止,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的余地! 李煜的這首詞,和另一首我們所賞析的《虞美人》,同樣是感動人的,但在寫法上,卻大不一樣。我們已在上面作了分析,簡要地說來,《虞美人》詞起句突然,劈空而下,中間今昔兩兩對比,換頭的地方,上下片內容緊密相連。結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感情傾瀉無余。《浪淘沙》則以寫景起,又似夢初醒,中則抒展情懷。換頭處是設想自解,再抒幽情,到結句則吞咽而止。兩首詞在寫作手法上是大有差異的。李煜詞的寫作技巧確實是高明的。他作為亡國之君,所懷念的歡樂,當然沒有什么可取。倘若撇開這些,我們把它移作美好事物的象征,而來珍惜它,可惜它的消逝,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讀李煜的詞,應該清醒地看到它的階級性,同時也要認識它的藝術性,以便有所借鑒。
〔評說〕
王國維《人間詞話》:“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亦托為別情,實乃思念故國之詞。‘流水’句以比‘見時難’也。‘流水’,‘落花’,‘春去’,三事皆難重返者,當未流、未落、未去之時,比之已流、已落、已去之后,有如天上之比人間,以見重見別后之江山,其難易相差,亦如此也。”
上一篇:散文賦《洛神賦》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文言小說·戲曲《游園》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