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輝·青玉案》原文賞析
春寒惻惻春陰薄。整半月,春蕭索。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紅入花腮青入萼。盡不爽,花期約。可恨狂風空自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前原有小序云:“彥成以他故去,作此懷之。”彥成,姓于名立,號虛白子,學道會稽山中,與顧德輝相友善。于彥成因事離開“玉山佳處”,德輝悵然有思,寫了這首詞,寄托自己的懷念。
上片借初春景象抒懷。“惻惻”,猶如“凄凄”,形容凄楚悲切的樣子。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凄凄明月吹,惻惻《廣陵散》”。“春寒惻惻”是說春寒料峭,給人一種凄苦冷漠之感。“春陰”,指春日花木之蔭。初春之際,萬木復蘇,枝葉尚不豐茂,樹蔭稀疏,故曰“春陰薄”。顯然,詞人筆下的春光不是一片明媚,而是頗為凄涼和蕭條,蕭索的春色中透出作者內心的孤寂與感傷。接下去寫幽鳥對語,婉轉可喜,但最終也“語罷雙飛卻”,又落得個鳥去樹空,仍是一片空寂。詞作的上片句句寫景,卻又句句含情。作者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喻意幽深地寫出自己與于彥成分別后的惆悵。不知其為懷人之作,便不知這一幕春景圖中的含意; 若知顧德輝和于彥成之間的交往,就可以感到其中“樹頭幽鳥,對調新語”,當別有所指。顧、于二人都有志于學道,都與世俗無爭,且都愛好詩文,其自以“幽鳥”作比,不為過分。下一句“語罷雙飛卻”,更是暗比兩人的暫時分別。
下片仍然運用比興手法借景抒情。過片一句,寫春花不負花期,到時競相開放。“花腮”,指花瓣,“萼”是花的最外邊的一輪,多為葉狀,綠色。春花如期開放,萬紫千紅,一片鮮艷,這本是喜慶之狀,一改上片所敘春意蕭索之景。可是狂風肆虐,早上吹一陣,晚上吹一陣,吹得紅花紛落。詞人不禁大聲疾呼: 這討厭的狂風,難道你非要把剛剛綻開的花朵全都吹落不可嗎?聯系上片,可以看出,下片對紅花如期而開,狂風不時而至的描寫,也是各有所指的。于彥成和作者早有相約,并且真的在“玉山佳處” 相聚了。但又因為于彥成有別的事情,不得不中途離去,使一場歡聚變成悵別。作者借用春朝花開、狂風頻至,比喻自己與于彥成的聚散離合,也寫出自己一喜一憂的心情,表達了對于彥成的懷念。
這首詞幻與真結合,又以幻代真; 隱與顯結合,而又似隱而顯: 虛實相生,蘊藉多致。上片寫春寒凄切,隱約地傳達出詞人內心的寂寞凄涼。幽鳥對語,顯然是幻景描寫,這樣的幻景卻代替了現實中詞人與于彥成的歡會。下片虛寫花期不爽,狂風自惡,實際上是追思與朋友的歡聚以及隨之而來的離別。全詞表面上是虛、隱、幻,但其中的懷思追念之意仍然隱約可見。一語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頗令人玩味再三。
上一篇:《黨懷英·青玉案》原文賞析
下一篇:《鄧廷楨·高陽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