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說·戲曲《游園》原文與翻譯、賞析
《牡丹亭》
[繞地游②] (旦上③)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④。人立小庭深院。(貼⑤)炷盡沉煙⑥,拋殘繡線⑦,恁今春關情似去年⑧?[烏夜啼⑨]“(旦)曉來望斷梅關⑩,宿妝殘(11)。(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12)。(旦)剪不斷,理還亂(13),悶無端。(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14)。”(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 (貼)分付了。(旦)取鏡臺衣服來。(貼取鏡臺衣服上)“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15)。”鏡臺衣服在此。
[步步嬌] (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16),搖漾春如線(17)。停半晌,整花鈿(18)。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19)。(行介(20))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21)! (貼)今日穿插的好(22)。
[醉扶歸] (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23),艷晶晶花簪八寶填(24),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25)。恰三春好處無人見(26)。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27),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28)。(貼)早茶時了,請行。(行介)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29),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繡襪(30),惜花疼煞小金鈴(31)。”(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32)!
[皂羅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33),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34)。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35)! 恁般景致(36),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37)。(合)朝飛暮卷(38),云霞翠軒(39);雨絲風片(40),煙波畫船(41),——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42)! (貼)是花都放了(43),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 (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44),荼藦外煙絲醉軟(45)。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貼)成對兒鶯燕呵。(合)閑凝眄(46),生生燕語明如剪(47),嚦嚦鶯歌溜的圓(48)。(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49)。(旦)提他怎的! (行介)
[隔尾] 觀之不足由他繾(50),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51)。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52)。(作到介)(貼)“開我西閣門,展我東閣床。瓶插映山紫(53),爐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時,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注釋〕
①《游園》是湯顯祖傳奇《牡丹亭》第十出《驚夢》的前半部分。《牡丹亭》寫少女杜麗娘游園解悶,夢中與理想的情人柳夢梅相會,醒后相思成疾而死。三年后,柳夢梅真的到來,杜麗娘死而復生,幾經曲折,終成眷屬。全劇寫愛情可以戰勝死亡,歌頌對愛情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②[繞地游],南曲曲牌名。[繞地游]與后面的[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好姐姐]、[隔尾]共六個曲牌組成一套曲詞,由劇中人演唱。③旦,中國傳統戲曲中扮演女性人物的角色。這里指女主人公杜麗娘。④亂,繚亂。煞,甚。年光,春光,春天的景象。遍,到處都是。⑤貼,貼旦,劇中次要的旦角。這里指婢女春香。⑥炷(zhu住)盡沉煙,沉水香都燒盡了,形容時間很長。炷,燃燒。沉煙,沉水香燃燒的煙,沉水香是一種名貴的燃香,簡稱沉香。⑦本指投擲,這里指繡花時穿針引線的動作。殘,將盡。⑧恁,為甚么。關,關懷。情,春情。似,深似。⑨[烏夜啼],詞牌名稱,其下是本出旦角的上場詩。⑩望斷,盡力遠望,直到看不見。這里是呆望著、看盡了之意。梅關,即大庾(yu雨)嶺,在今江西省、廣東省交界的地方,宋代在這里設有梅關。杜麗娘的家在大庾嶺北面的南安府(轄境在今江西省南部)。(11)宿妝殘,隔夜的殘妝還沒有重新梳洗。(12)側著,(梳在頭頂上的發結)歪在一邊。宜春髻(ji計)子,古代立春那天,婦女用五彩綢剪成燕子形狀,上貼宜春二字,戴在發髻上。(13)“剪不斷”二句,是南唐時李煜所作詞[相見歡](既[烏夜啼])中的句子。(14)分付,同“吩咐”。借,借來,這里有留住的意思。(15)二句是唐代薛逢《宮詞》中的句子。(16)裊(niao鳥),顫動、搖蕩。晴絲,即游絲、飛絲,蟲類所吐的絲在空中飄蕩。(17)春如線,指春色就在如線一般纖細的晴絲之上。(18)花鈿(dian店),婦女鬢發上戴的、嵌有金花珠寶的首飾。(19)沒揣,不料,沒想到。菱花,鏡子。迤(tua駝)逗,引,惹。彩云,指美麗的發髻。(20)行介,行走的動作。介,明傳奇中表示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指示舞臺效果的專用詞,和元雜劇的科相同。(21)閨,女子居住的內室。(22)穿插,指穿衣服、戴首飾,即打扮的意思。(23)翠生生,形容色彩非常鮮艷。出落的,顯得。茜(qian欠),紅色。(24)艷晶晶,光彩奪目的樣子。花簪,鑲嵌著各種珍寶的頭簪。八寶,各種珍寶。填,鑲嵌。(25)愛好(hao耗),愛美。天然,天性如此,天性使然。(26)恰,正是。三春,舊稱陰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即春季。(27)不堤防,沒防備,沒想到。堤防,即提防。沉魚落雁,魚見了沉入水底,雁見了不敢再飛,形容女子的非常美麗。(28)則怕,只怕。花愁顫,使花都愁得發抖。表示花自認不如人美的意思。(29)金粉,油漆用的銅粉。零星,脫落。(30)泥,沾泥,玷污。(31)這句說因為喜愛花,就連系在花枝上用來驅散害鳥的小金鈴也非常愛惜,生怕它被人拉痛了。唐玄宗時,寧王每到春季,便在紅絲繩上掛滿金鈴,系在花梢上,有鳥雀飛來時,就令小吏拉動絲繩,把鳥雀嚇跑。(32)如許,如此。(33)姹紫嫣紅,指各種顏色嬌艷的花。(34)斷井頹垣,指衰敗、破舊、冷清的院落。斷,殘破。井,天井,院落。頹,傾倒。垣,墻。(35)奈何天,無可奈何的、沒有辦法留住的時光。誰家院,哪家院落。(36)恁般,如此,這樣。(37)老爺和奶奶,指杜麗娘的父親和母親。(38)朝飛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閣詩》中有“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之句。(39)云霞翠軒,說明上句的“朝飛暮卷”,意即朝飛的是云霞,暮卷的是翠軒中的珠簾。(40)雨絲風片,細雨微風。(41)煙波,水氣濛濛。畫船,雕飾、彩畫的游船。(42)錦屏人,指深閨中的女子,富貴人家的人。忒(tui推),太,過于。韶光,春光。(43)是,凡是,所有。(44)啼紅,指杜鵑花開放。相傳杜鵑鳥啼叫,直到吻邊出血才止,因此紅色的杜鵑花好像是由于杜鵑鳥悲啼才開放似的。(45)荼藦(tu mi圖迷),花名,莖葉弱而繁蕪,晚春開花。醉軟,像喝醉了的人那樣軟弱無力。表示柔軟的樣子。(46)閑,悠閑,隨意。凝眄(mian免),這里指目不轉睛地看。眄,斜視。(47)生生,形容靈巧清脆的鳥
叫聲。明如剪,形容燕子叫聲像剪子剪東西的聲音那樣明快。(48)嚦嚦,形容清脆流利的鳥叫聲。溜的圓,形容黃鶯叫聲滴溜溜的,十分婉轉圓潤。(49)委是,同“委實”,實在是。(50)繾(qian淺),留戀不舍。(51)十二,虛指,形容很多。枉然,徒然,不起作用。(52)過遣,排遣,消遣。(53)映山紫,杜鵑花的一種,即映山紅。
〔分析〕
日本著名漢學家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云:“顯祖之誕生,先于英國莎士比亞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奇也。”故湯顯祖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玉茗堂四夢》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牡丹亭》尤屬藝術珍品,一問世即“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沈德符《顧曲雜言》)。湯顯祖是晚明思想解放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牡丹亭》即以個性解放為主題,通過杜麗娘為愛情入死出生的浪漫劇情,以“至情”對抗程朱理學,抨擊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歌頌了青年男女為愛情幸福而不懈斗爭的精神品質。全劇共五十五出,《驚夢》是第十出,演出本通常分為“游園”和“驚夢”兩個部分,這里只節錄前一部分。杜麗娘從小被父母禁錮在小庭深院中,除了她父親和年逾花甲的塾師陳最良外,沒見過第三個男人,連衙門有個后花園都不讓知道,免得她看到花鳥成雙會移了性情。陳最良配合家長對她進行僵化的封建教育,要將她培養為賢妻良母的典型。麗娘長到十六歲了,不可壓抑的青春活力與令人窒息的環境越來越發生尖銳的沖突。陳最良講《關雎》宣揚“后妃之德”,她卻本能地“為詩章,講動情腸”:“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肅苑》)加以此時正當春盛,于是“傷春”之情油然而生。恰好春香發現了后花園,便趁父親下鄉督農,又瞞了母親,同春香游園。
“游園”片斷中,麗娘共唱了一套六支曲子,都是委婉細膩的抒情詩,前之曲抒發游園前的心情,后之曲抒發游園后的心情。
[繞地游]“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麗娘整日除了讀“圣賢書”就是繡花,煩悶無聊,本自傷春,睡亦不穩,自然易為啼鳥驚醒,醒來又見到處是繚人的春光,但她只能“立”在小庭深院諦聽鳥鳴,從墻頭遙望春光。外界春光之“遍”與內部庭院之“小”是尖銳對立,春心之“亂”又與禁錮之“深”是尖銳對立。“夢”、“亂”、“立”三字均具寫形傳神之妙。春香接唱:“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麗娘的“似水流年”正隨著沉香的“炷盡”而耗損,“如花美眷”只與抽不完的繡線相伴,這是何等的壓抑與苦悶! 自然令人見“煙盡”而悲,將繡線“拋殘”。古人以“年方二八”為青春妙齡,故今年對春的“關情”自應深似去年。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無端”愁悶。[烏夜啼]是以詞的形式寫賓白,分外典雅。麗娘希望游園能驅除愁悶。[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正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縷游絲入院來! 立于“閑庭院”中的眼明心靈的青春少女,對春天蟲兒吐的長絲在春風中“搖漾如線”也特別敏感,這“裊裊晴絲”正引出她的“裊裊情思”且亦“搖漾如線”。她出了一會神,忙“整花鈿”準備出門,突然發現“菱花”銅鏡竟“偷”照了她半邊羞澀帶紅的臉,她急忙一躲閃,把高高的發鬟弄偏了,青春少女的嬌羞之態宛然如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正是“侯門”小姐的矜持與家教使然。春香贊美她今日打扮得好,又引出[醉扶歸]一曲。“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正陪襯出麗娘的青春之美,又托出下句“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麗娘天性愛美,可惜這美的價值無法實現:“恰三春好處無人見”,縱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只能憔悴于“小庭深院”之中。麗娘越感到自己青春美好,就越增添傷感之情。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麗娘久經禁錮的心扉頓時推開! [皂羅袍]最為膾炙人口:“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姹紫嫣紅開遍”六字寫盡園林春色之美,百花齊放,美色美姿,令人想像無窮。著“原來”二字,如聞麗娘之驚嘆。“斷井頹垣”四字又寫盡庭院的殘破凄涼,這也正因“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太守老爺夫人和“陳師傅”們對花園封鎖之不暇,豈會修園! “似這般都付與”如見麗娘之惋惜表情。“良辰美景奈何天”,這么好的“良辰美景”,“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也正是“恰三春好處無人見”,只能翹首望天徒喚“奈何”! “賞心樂事誰家院!”我麗娘被禁在小庭深院,“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那“賞心樂事”又誰家才有呢? 麗娘一邊贊美春色的無限美好,一邊又為它的無人賞識而惋嘆。敏感的少女,已開始聯想及己:“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合唱的四句“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極為優美凝煉,一片詩情畫意,這里著意虛寫,烘托渲染,氣氛十足,將境界擴展到園外的廣闊天地,那里的春光更加美好,人們自由地泛湖游春。“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陡然一落:官衙中恪守理學教條“存天理滅人欲”的老爺夫人們對此是不屑一顧的,更絕不會放自己的女兒到那樣的天地中去。[皂羅袍]一曲文辭極美而意蘊極深,是麗娘游園心情的轉折點,也是全劇的大關目處。春香提到牡丹,麗娘又唱[好姐姐]:杜鵑花紅爛漫開滿青山,荼藦花也盛開,游絲在春濃似酒中“醉軟”,寫出了春意之極盛。而當那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開放之日,將早已是三春過盡之時! 麗娘以牡丹自比,傷春之意更濃。面對著鶯燕成雙成對自由地飛翔與歌唱,麗娘只感到“恨別鳥驚心”,愈激發出不能“才子佳人”“皆成秦晉”之恨。她終于不忍再觀:“去吧。”故[隔尾]唱“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欲消悶而反添愁,愈難解脫,從而為下半出在牡丹亭邊做那奇特美好的夢作好了鋪墊。
“游園”片斷六支曲加上賓白,字不滿千而意蘊極深厚,寫春光則春花春鳥,游絲如線,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春色至美,春意至濃,熱鬧非凡;寫麗娘則穿插華美,嬌羞如見;寫春香則天真爛漫,稚態可掬。尤其寫麗娘心態至細至深,其內心世界盡呈眼前。六支曲子層層遞進,前三曲思春迎春傷春,后三曲感慨悲悼游興孛然,麗娘心情歷歷如畫,各曲間多以小丫頭賓白連絡推進,自然而縝密。曲辭典麗而清新,情景交融,遣詞造句準確、凝煉、精深,表現力極強,寫形傳神,皆富韻味,藝術魅力,令人入迷。明人屠隆評得好:“義仍才高博學,氣猛思沉。格有似凡而實奇,調有甚新而不詭;語有老蒼而不乏于姿,態有秾艷而不傷其骨。”(《明詩紀事》引《絳雪樓集》)。當年著名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和俞振飛合作主演昆曲《游園驚夢》,更令千萬現當代觀眾傾倒。
上一篇:詩詞·散曲《浪淘沙》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游媚筆泉記》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