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水檻遣心》唐山水詩鑒賞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杜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冬到達成都。之后,卜居草堂,有《卜居》、《堂成》等詩紀其事。后又“新添水檻堪垂釣”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這首詩就是杜甫在草堂居住時期,水檻落成的遣心之作,題目即標明主旨。詩有二首,此選一。
詩為五律,共兩首,這是第一首。五律在杜甫全集中共六百三十首,為他的各體詩中最多之作,也是最早成熟而又多變化、風格多樣之作。而他在成都的五律,則多平和清新之風。這詩當是他這期間五律的代表作之一。
詩首聯兩句即點明作者是以水檻為立足點而眺望的。水檻這一建筑是在草堂近邊,軒楹寬敞,只是距成都城郭已遠。而這里人煙稀少,所以一望無際。水檻又系臨水。他的《卜居》中云: “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江村》亦稱:“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該都是寫這里的水景。憑欄觀景,妙趣橫生。頷聯則泛寫大景。清澈的江水,漲得幾乎平岸; 而幽深的樹林,密密地開著晚花。這顯然是從水檻放目縱觀的。頸聯則是細致地靜靜地觀察得來,真有萬物靜觀皆自得之趣,又似乎是神來之筆。“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這是寫風雨之景,是動景,但以細微出之,則似靜中的動態,而動中又有靜趣,并富有極幽微的自然的妙理在。魚、燕本系常見之物,而在細雨微風中卻極顯它們的自在活潑、富有生氣,詩句是極真實而精彩的。葉石林曾說:“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細雨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句。” (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之十注引)這兩句詩,實詩中之詩,并開后來的詞人用細致的筆調寫景之先。詩寫到這里,確乎難以為繼。而杜甫在尾聯則宕開寫來,忽接“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看來于上聯不太相關,實際上這是上兩句詩的大景,是以繁華的成都市和寂靜的草堂村為它的襯托背景,好象精美的花瓶之有座架一般。而這兩句詩,也是首聯的大景,和首聯遙相呼應、遞承的。這首詩在結構上的特點,實是首尾兩聯相連屬,頷、頸兩聯相映照。立足于水檻,以“眺望”兩字生發出這一精美的詩篇,為杜甫之山水詩的精品。
上一篇:王仕熙《水南暮雨》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牧《江南春絕句》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