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材。
(自注: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萬數,道士乞撰青詞。)
龔自珍所處的時代,是封建制度面臨崩潰、西方資本主義步步入侵、中國即將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時期。由于清王朝的昏庸腐朽和封建統治集團在思想領域的禁錮、鉗制,形成了“萬馬齊暗”的沉寂的政治局面。但是,白蓮教、天理會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沖擊著舊的社會秩序,震撼著搖搖欲墜的清王朝。面對著這樣一種社會現實,一些思想比較敏銳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清王朝日趨衰敗的跡象,產生了一種朦朧的預感,他們渴望著打破舊規,另辟新路,來一次重大的政治變革。龔自珍寫在鴉片戰爭爆發前一年的《己亥雜詩》,便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了當時的社會形勢。
這是首傳誦人口的名作,它借祭神的“青詞”,抒發了作者的憤慨情緒,強烈地表現了詩人呼喚風雷、渴求人才、變革現實的美好愿望。首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起筆豪邁有力。中國要有生氣,就必須依靠風雷震蕩的威力,因循守舊,一潭死水,中國是沒有希望的。這一句既是對清王朝腐敗政治的鞭笞,也是對社會變革的熱情呼喚,表現出了詩人不滿現實,矚目未來的思想風貌。這里“風雷”一詞,意義既顯豁又深隱,表面上看是祈禱風神、雷神,實際上是曲折地謳歌進步的社會力量。第二句“萬馬齊暗究可哀”,用形象化的比喻描繪出了當時沉寂的政治局面。馬兒啞口不鳴,人們噤若寒蟬,統治階級的思想鉗制使人民不敢說話,這種局面畢竟是可悲的。三、四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借向老天爺禱告,寫出了作者的政治愿望,詩人希望最高統治者能夠振作起精神,廢除那些扼殺人才的清規戒律,大膽地選用有才干的人,來刷新政治,重振國威。“唯才是舉”是龔自珍的一貫思想,他在《明良論三》、《乙丙之際著議之九》等文章中,反對論資排輩、循資提升;主張任人唯賢,破格選拔。他對于新起的“英奇之士”受壓,表示極大憤慨,指出當時上無“才相”、“才將”,下無“才士”、“才民”,甚至“才偷”、“才盜”也沒有。只要有才能的人一出現,反動統治者便“督之縛之,以至戮之”。詩的后兩句既是對當時統治集團用人路線的揭露和控訴,也是進步知識分子憤懣不平的呼聲。
在這首詩中,龔自珍對清王朝的腐朽政治作了某些揭露與批判。在他的詩文中,勾畫出了一幅活生生的“衰世圖”,但他不可能意識到封建制度無可挽回的衰亡,他倡導改革仍然是為了振衰救弊,除舊布新,使九州生氣勃發,維持封建制度的長存。
上一篇:《歲暮雜感·清·丘逢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插田歌·唐·劉禹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