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皇甫謐
漢濱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2,過云夢3,臨沔水4,百姓莫不觀者,有老父獨耕不輟5。
尚書郎南陽張溫異之6,使問曰:“人皆來觀,老父獨不輟,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溫下道百步自與言,老父曰:“我,野人也7,不達斯語8。請問天下亂而立天子耶? 理而立天子邪9?立天子以父天下邪10?役天下以奉天子邪11?昔圣王宰世12,茅茨采椽而萬人以寧13,今子之君勞人自縱14,逸游無忌15,吾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觀之乎?”溫大慚,問其姓名,不告而去。
1 本文是《高士傳》中的漢濱老父傳,標題為后人所加。漢濱:漢水邊。老父:老年人。2桓帝:東漢桓帝。延熹:桓帝年號,公元158-169年。幸:皇帝駕臨。竟陵,今湖北天門縣。3云夢:古代大沼澤,在今湖北。4沔(mian)水:古河名,今漢水下流。5輟(chuo):停。6尚書郎:官名。南陽張溫:南陽人張溫。7野人:田野村夫。8達:明了。斯語:此語,指張溫上述的話。9理:治、太平。10父天下:為天下人之父,意為愛民如子。11役天下:奴役天下人民。奉:奉養。12宰世:主宰天下。13茅茨(ci):用茅草蓋屋頂。采椽(chuan):用櫟木作椽。14勞人:讓百姓操勞。自縱:自己縱情享樂。15逸:放蕩。
【析點】 難怪尚書郎張溫要“異之”,在封建社會里,帝王是所謂“至高無上”者,其駕臨被視為對百姓的“恩澤”,百姓仰瞻“龍顏”自是千載難逢之幸事。豈料這個漢濱老父竟旁若無“圣上”,“獨耕不輟”。“異”么? 自然是“異”。但真正令張溫這位尚書郎“異”的還在后邊。他派人去問老父因由,老父“笑而不答”;一旦他親自去問,老父卻一發而不可收,且句句振聾發聵。
妙哉,“笑而不答”,老父的笑何等從容而含蓄! 笑什么? 他笑張溫所“異”之蠢,笑張溫派人詢問之傲,笑封建皇帝之昏,也笑張溫不辨天子賢愚。好厲害的漢濱老父! “我,野人也”,聽不懂你的話,這似是謙詞,實是譏刺,簡直是給張溫一記耳光! 這從老父此言之后的一連串詰問自可體會得出。你聽:“請問天下亂而立天子耶? 理而立天子邪? 立天子以父天下耶? 役天下以奉天子耶?”四句問話,擲地有聲,兩兩對比,其對比論證的千鈞之力且不必說,當時能提出如此尖銳的社會問題直刺“真龍天子”,說它“振聾發聵”當不為過罷! 緊接著老父又直對張溫發出詰問,終令“溫大慚”,這雖屬必然,但也說明張溫尚在“可教”之列矣!
上一篇:《水明廊》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江上丈人》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