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李商隱善于把雨霧陰云等自然意象和夢幻、相思、離別等生活內容揉合在一起,構成特有的詩境。此篇即是因春雨而感懷,由春雨而起的悵念遠人的情緒,象雨絲似的不絕如縷地隱現于紙上。詩一開始,就是春雨綿綿的早晨,男主人公穿著白布夾衫,和衣悵臥。他的心中究竟隱藏著什么?究竟何以致此呢?詩在點明悵臥之后,用一句話作了概括交待:“白門寥落意多違”。據南朝民歌《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白門當指男女歡會之所。過去的歡會處,今日寂寥冷落已不見對方蹤影。與所愛者分離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結地悵臥的原因。悵臥中,他的思緒浮動,回味著最后一次尋訪對方的情景:“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仍然是對方住過的那座熟悉的紅樓,但是他沒有勇氣走進去,甚至沒有勇氣再走近它一點,只是隔著雨凝視著。往日在他的感覺里,是那樣親切溫存的紅樓,如今是那樣地凄冷。在這紅樓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許連自己都不清楚。他發現周圍街巷的燈火已經亮了,雨從燈影中的窗口飄過,恍如一道道珠簾。在這珠簾的閃爍中,他才迷蒙地沿著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獨自走了回來。
他是這樣地茫然若失,所愛者的形影,始終在他的腦際縈回。“遠路應悲春琬晚,殘宵猶得夢依稀。”他想:在遠方的那人也應為春之將暮而傷感吧?如今蓬山遠隔,只有在后半夜的短夢中依稀可以相見了。
強烈的思念,促使他修下書札,侑以玉珰一雙,作為寄書的信物。這是奉獻給對方的一顆痛苦的心,但路途遙遙,障礙重重,縱有信使,又如何傳遞呢?“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且看窗外的天空,陰云萬里,縱有一雁傳書,定能穿過那密如羅網的云層么?
以上是這首詩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處境、活動、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讀者所難于知道的,只是這種戀愛的具體對象和性質。據作品本身看,所愛的對方大約是由于某種不得已的原因,遠離而去了。這在封建社會戀愛和婚姻不由自主的情況下是難免的。李商隱在他的組詩《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陽有一個女子屬意于他,但不幸被“東諸侯取去”,而鑄成了憾事。《春雨》中推想對方“遠路應悲春晼晚”,又感到當時的環境如“萬里云羅”,可見這種戀愛或許也是與受到“東諸侯”之類權勢者的阻隔有關。不過,這終究只能是一種推測,其具體背景今天已無法考知了。
此詩賦予愛情以優美動人的形象。詩借助于飄灑迷蒙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春晼晚、萬里云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一聯,借助于“珠箔”、“紅樓”,側面烘托出望而不見的女方的姣好。同時兩句于色彩與感覺的反常對應(紅樓而覺其冷)、雨簾與珠箔的自然聯想中傳出抒情主人公惆悵寥落的意緒,暗寓今昔的鮮明對比。“相望冷”、“獨自歸”的現境愈益觸動對往日紅樓高閣、珠簾燈影間旖旎風光的追憶,而現境的寥落也就愈加不堪。頷聯自己傷別,又代對方惜別;自己傷春,又代對方惜春,用意格外纏綿深摯。末聯以云羅萬里、一雁孤飛的景語作結,透露出路途的遙遠和希望的渺茫。“云羅”與“春雨”仍暗暗綰合,把抑郁悵惘的情緒與廣闊迷茫的云天,融合成一片。
上一篇:杜甫《春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